“沈阳制造”要有“世界第一”的梦想
本报主笔 刘长杰
嘲讽和质疑,已经挡不住沈阳机床“世界第一”的梦想。
华为董事长孙亚芳曾说:“我们不愿做世界老大,但是,我们已经走在世界老大的路上。”现在,这条路也成了沈阳机床的宿命。
2009年,沈阳机床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根据美国调查公司Gardner新近公布的世界机床企业排名,沈阳机床位居世界第五。不过业内也有这样的声音:战胜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沈阳机床,其销售额保守估计是排在世界第五;如果乐观一点,则可能排到世界第三。——到了这个位置上,除了第一,沈阳机床的对手再无他人。
时光有时候真的是一个乔妆打扮的天使。十年前,身陷困境、冗员难裁、债务缠身的沈阳机床,以3万人之众,才创造了不足7亿元的企业销售收入。那时候,没有人会预测到沈阳机床能有今天——1.8万人,120亿元销售收入。就算到了2002年,沈阳机床的销售收入不过13亿元,世界排名第36位。
此后,尽管沈阳机床还没有世界第一的梦想,但他们的脚步却越来越快,尤其是2003年9月“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之后:2004年,收购德国希斯机床、云南机床;次年,收购昆明机床;2007年末,排名世界第八。
梦想是从2008年开始的:沈阳机床要用3年(到2010年末)的时间,进入世界前五名。结果只用了2年,就提前实现了目标。
奇迹来的太快了,我们甚至都来不及思考这是怎样发生的。现在,让我们问问自己,除了沈阳机床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什么巨大的推动力量在我们的背后?
或许我们能够从VOLVO新老板李书福的话语中找到答案:中国制造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许多人习惯了这种状态。但是改革开放需要持续发展,产业转型也一直是国家经济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中国企业应该认识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我们面临的一次全局性历史机遇。这个时候,中国经济其实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走出去的问题,外资引进来的过程已经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基本完成了:第二个是,怎么重新认识在自己家门口的竞争力。
尽管此前联想收购IBM、TCL收购汤姆森的结果并不完美,但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收购,“中国制造”对全球产业链进行再造,已经是中国“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一个历史必然。以机床产业为例,来自美国调查公司Gardner和日本机床工业会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机床生产总额高达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8.9%,从前一年的世界第三位跃居到第一位,夺走了日本保持27年的第一宝座。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沈阳经济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全国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为沈阳经济区发展确立的新的五大目标中,第一个目标就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高加工度原材料基地,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
我们确信,这是继“振兴东北战略”之后,沈阳经济区乃至东北地区又一个黄金发展时代的到来。
“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收购VOLVO成功后,李书福曾饱含深情地指出:“这个时代做这个事情是可以成功的,不是吉利选择了沃尔沃,是时代选择了我们。”
这句话的逻辑,当下套用在沈阳机床的身上也是合适的。当中国机床工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时候,那中国机床工业的老大——沈阳机床还能把夺取世界第一的重任转交给谁呢?
***注:此为发表于20100408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评论的原文,发表时http://epaper.lnd.com.cn/html/sdsb/20100408/index.html有改动。
“沈阳制造”要有“世界第一”的梦想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