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民生死刑后,南平也应自我审判


         新闻述评:郑民生死刑后,南平也应自我审判

        南平血案由于案情清晰,凶手郑民生出庭数小时后,一审即被判处死刑。但郑不服判决,要求上诉。

据报道,今天上午凶手出庭时,态度嚣张,令人费解。公诉人对其犯罪过程进行提问时,他选择沉默拒绝回答,他称,法庭应先了解其行凶起因,而非先询问行凶过程。他还一直强调自己是本分人,是社会冷漠造成的悲剧。
凶手的这些说法,与此前舆论讨论的指向是一致的,大家总是试图分析血案发生的社会原因。有人问,“好人”郑民生为何成冷血杀手?医生“郑一刀”为何成为“郑屠刀”?据文涛拍案对案发的描述,凶手是够冷血的,抓着小学生,刀抹脖子,一刀一个,插入心脏后,反复搅动!媒体寻找郑民生所生活的“社会”:他辞掉医生职务后,一直求职无果,他是蜗居族,与哥哥一家三口及母亲挤在一起,因为买不起房,屡次恋爱失败。他作案被捕后供述,杀人是为了让舆论仇视两个人,一个是医院院长,一个是前女友。
郑民生,就是这样的灰色人生,就是南平社会中这样一个窝囊虫。也许你要反问,找不到工作买不起房结不了婚,就要杀人吗?的确不是一定杀人,但却是他杀人的社会原因。
转型期的南平,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充塞着戾气与仇恨。南平实验小学学生在血案发生后,给郑民生写信,竟然建议郑应去杀贪官。幼小心灵对杀戮的迷信,对贪官的仇视,让大人们感到震惊还是好玩?网民们设计郑民生死刑过程,还期待“凌迟”处死郑民生。也许仅仅是为表达愤怒,但把杀人挂嘴边的民众,有朝一日提起屠刀也更加顺理成章。
或许不是巧合,南平近期的几则新闻报道,继续印证着南平社会的撕裂、民众情绪的郁积,这也是郑民生杀人案的社会背景。有两则是关于南平市委书记的,第一则,网上盛传该书记雷春美之子雷连鸣将成为福建最年轻的县长。虽然当地进行了相关情况澄清,但还是承认了选拔之事以及二人的母子关系。民众颇为敏感的“官二代”问题,看来在南平以及福建,也是概莫能外。第二则新闻,是说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在医院看望重伤小学生时,遭一名妇女下跪喊冤,被警方以“违反信访条例”为由拘留。(虽然今天表示撤销。)该妇女8岁女儿遭人强暴后,两年来一直在上访。第三则新闻,与郑民生案有点相似,泉州一男子连捅取款女13刀,自称为抢钱买房结婚。该男子从老家南平到泉州谋生,因无钱做生意,便萌生抢劫的念头,面对采访,他笑了。
碎片化的社会现象也不难勾勒出背后的逻辑,不是郑民生出了问题,而是这个社会出了问题。住房等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失业保障缺失,冤案不能通过司法途径有效申诉,社会阶层流动阻梗,仇官肆虐……社会个体活的没有尊严,没有美好的预期,只有报复社会。
南都周刊刊出一组报道,解剖郑民生的“反社会行为”。该刊分析道,“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反社会行为者,每一个人更有可能成为反社会行为的受害者。从这个意义上说,善待身边每一个人,给予所有社会成员稳定的预期,关乎你我切身利益。”国际先驱导报今天发表《当“报复社会”成为一种流行病》一文,列举了报复社会作案形式,回顾了近年来发生的多起举国震惊的“报复社会”案件,“多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指出,要抑制报复社会犯罪,解决好民生问题都是第一位的。” 作者引用学者于建嵘的话说,“应该让每个公民的努力和付出都能有适当的回报,让遵守规则者得利;让每个公民都知道宪法是社会的底线,从而可以合理地预判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样才能降低民众因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恐惧,避免南平血案式的恶性事件。”
所以,郑民生被判死刑之后,南平也要自我审判,直面社会的溃败。

20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