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股市将推高新股发行市盈率
——泡沫股市有利于中小板与创业板快速扩容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截止2010年3月31日收盘,中小板动态市盈率中位数高达60倍,创业板动态市盈率中位数更是高达82倍,沪深全部A股动态市盈率中位数则为52倍!由此可见,目前A股市场已是泡沫飞扬,虽然股指一直处在跌不动、涨不动的“牛皮状”境地,但个股炒作与投机依然如火如涂、疯狂无羁。中小板、创业板甚至大盘股再现“新股上市首日暴涨”之势,这必将再次驱动新股发行市盈率向上攀升,直至再次出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为止。这便是“市场化”的发行市盈率的运动规律。
2010年1月28日,中国西电开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股市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第一单,之后,中小板也随之呼应,同样出现了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随机现象。然而,由于中国股市初次面对市场化改革后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投资者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升温,以致自中国西电上市后,上交所几乎所有大盘股上市首日都出现了要么跌破发行价、要么贴近发行价的恐慌现象,不过,此时深交所的中小板与创业板却表现相对稳定而坚挺,大多数小盘股上市首日并未破发,但涨幅已是大打折扣,并收窄至10——50%的涨幅范围。
为此,新股发行市盈率不断回归,其中,创业板的新股发行市盈率从80倍以上回归至60倍以内,中小板新股发行市盈率一度回归50倍以内,大盘股的发行市盈率更是向30倍回归!
然而,今年3月29日,大盘股重庆水务以收盘价大涨73%,告别市场对大盘股IPO的恐慌,从而结束大盘股在上市首日“一刀切”的整齐破发或贴近发行价的恐慌情绪,并再次启动新股发行市盈率上升的新通道。
从2009年6月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在近十个月的时间中,新股发行市盈率变化基本上经历了一个完整的运行周期,并大体分别探出了目前我国新股发行市盈率的“天花板”和“地板”水平:大盘股发行市盈率阶段性极值区间为20——50倍;中小板发行市盈率阶段性极值区间为40——80倍;创业板发行市盈率阶段性极值区间为50——120倍。
也就是说,新股发行市盈率区间的中间值分别为:大盘股35倍;中小板60倍;创业板80倍。这与文章开头所说的目前市场动态市盈率的中位数水平基本相当!
因此,上述这一组数据再次证明:二级市场大多数股票市盈率状况,决定了新股发行市盈率的运动区间,尤其是在总股本相当、流通股相仿、业绩相似的“新、旧”股票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市盈率比较效应。
目前,虽然上证综指仍然徘徊在6124点的半山腰,但众多个股的价格早已突破了2007年6124点历史巅峰的最高价,这是“放弃指数、暴炒个股”的典型市场形态,但由于大多数个股尤其是垃圾股的过度投机,已使A股市场泡沫化。
客观地讲,股市泡沫化或是泡沫股市,并非一定是坏事,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它为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快速扩容提供了坚定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环境,当然,这也是中小板、创业板,乃至大盘股发行市盈率重拾“上升通道”的重要原因。
这就是新股发行市场化的市场规则:只要“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暂时消失,则新股发行市盈率就会自信地向上攀升,直至再次触及“天花板”水平时,就会重现“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的壮观景象,从而带动新股发行市盈率重新向下回归,随后,“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渐减,之后,新股发行市盈率逐渐企稳,“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现象逐渐消失,如此往复,不断循环,这就是“新股破发”的市场化表现。
最后提示:在今后两三年之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快速扩容,仍将是中国股市最大的投资机会和投资热点。同时,未来三、五年也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大发展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因此,中国股市保有适度泡沫,将有利于中小板与创业板的高速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