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显历史 串景点 链绿带 必宜居


    泰州日报副总编张虎林先生采访我时,我把几天考察的感受进行了归纳:
    我认为,泰州城市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适宜打造水文化休闲宜居城市。主要基于大泰州有溱湖风景区、里下河地区、新旧通扬运河沿线和长江沿岸等自然、人工水系,透着历史文化和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灵气。因此,建议在水系的基础上将泰州历史文化更加凸显出来,把游览景点巧妙链起来,将景观绿地链接起来,形成生态廊道和景观绿廊……,这是“宜居泰州”建设比其他城市独有优势的地方。
    水和历史文化是泰州建设宜居城市的突出优势,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秀美的绿地,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体现出了泰州 “人、城、自然”的完美结合。当前的水文化、戏曲文化、佛教文化等已经有了一定的体现,但散落在泰州角落里的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需要通过相关部门进一步努力将其归纳、挖掘、凸显出来。例如,可深度挖掘全国独一无二的泰州盐税文化,税务桥照个相、博物馆里古今中外税务知识看一遭,让游客出门就可成为半个“税务专家”;再如,老通扬运河的漕运文化是沿河都在挖掘和弘扬的热点,在泰州不应该断了线,而且应该创造出更多的新意和文化内涵;还有新四军在泰州的红色文化也可以深度挖掘并实体化,作为大旅游的一个节点。要让本地住客、外地游客和投资客,都能从不同角度感受到泰州历史文化的存在,体会到宜居生活的幸福。
    旅游产业和休闲产业的最大区别在于速度和时间。泰州在大旅游、大休闲方面还可多做一些文章,让旅游舒适度大大提高,让游览的时间大大延长。作为游客,我们夜游过水天堂,去过溱湖风景区,但普遍感觉景点规模较小,相互之间需要更多连贯。如果将多家景点巧妙地串联起来,可大大延伸旅游休闲链条,包括更多内容和更长时间。例如:游客“双水绕城”后,晚上可以在农业园区品味农家乐;第二天早晨起来游览溱湖生态湿地,下午逛溱潼古镇、看茶花,晚上泡温泉;第三天再去兴化或泰兴等地。这样游客在泰州呆的时间就会从几小时变成几天。住宿、饮食、车船、文化项目都会跟着发展起来。
    泰州现有的园博园、人民公园、凤城河、农业开发区、溱湖湿地等绿地系统相对完善,但彼此独立分散。建议有关部门联合规划设计一下,不妨在通扬运河两岸种上4排乔木,用“绿色生态廊道”将各个景观绿地连起来。届时,绕城而过的长江水、淮河水串起了一个“绿色大项链”,园博园、人民公园、凤城河等就成了“项链上的绿宝石”。这不仅对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大有帮助,也让泰州更加适宜居住,适合大旅游大休闲的城市定位,而且苏南苏北、大上海经济圈又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