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未来“文坛泰斗”


     英文虽然目前是比较流行,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未来社会使用中文将是历史的潮流,不信,就走着瞧。

    无聊之中,笔者简单把“中文”和“英文”两位兄弟请到一起,开了个“座谈会”,有所发现:

   中文的优点多,相较而言,英文几乎没有什么优点可言了。

   一、方块字,即便是写的时候,多一点少一划,基本上无关紧要的,别人都能够理解,所以,使用起来很自然,没有那么多规矩和讲究。而英文呢?光“时态”就有好几种了:“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一般过去时”、“过去将来时”、“现在时”。句型结构随时在变化,稍不留意,就会被老师划个“叉叉”。虽然当年过了所谓的“CET-6”,但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英文水平如果放到“英国”去,还不如人家六七岁孩子的水平高呢,至少,人家是纯正的“伦敦腔”,而我呢?学英语好几年了。居然没有跟别人用英语面对面交流过一次。课堂上的口头发言,正规来说,不属于面对面交流之列的。着实有点惭愧了。还好,还好。

   二、方块字,手书的时候确实有点繁琐,因为要一笔一划地写出来,才能向别人完整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容不得偷懒的。否则别人也就不知所云了。而英文呢,也就那26个英文字母,按照规则排列组合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打字的话,那么,方块字就显示出来自己的独特魅力了。现在笔者的每分钟打字速度为50字,历史最快速度为每分钟66字。(搜狗拼音输入法统计数据),也就是说差不多1秒钟就能打出一个字来。而一篇文章的总字数是有限的,可以这么计算一下,写到现在,已经打了658个字了,也就是大概用了作者10多分钟的时间。

   而作者打字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运用“英文”的,因为汉语拼音的所有字母几乎就是英语的26个字母了。而汉语拼音单字顶多5个字母,而且经过输入法的简化之后,需要打出来的字母也就越少了。这样就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文字产出率。

   但是英文呢,要一个一个字母的打出来,如果少了任何一个字母,就是错别字了。而用10多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在英文中试很常见的。所以,即便是笔者的英文水平已经达到了用流利的英语表达本文意思的程度,但十几分钟的时间,是绝对打不出这么多的字的。

   三、方块字,其实是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至今这种象形文字的特色还普遍蕴涵于方块字之中。

        而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方块字又演化出几种特殊的字体来,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形声会意字”了。

      首先,“人”这个字就是象形字。一开始是人们根据人的样子画出来的。上边是人的身子和头,下边是人的两条腿。

     其次,“形声会意字”在方块字中随处可见。比如“会”,上边是人,下边是云,也就是人在说话。开会其实也就是把许多召集起来让他们说话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所以,乍看起来,中文很难学,其实只要学通了,中文的使用难度是大大低于英文的。而且中文的头顶上其实就是英文(汉语拼音),只是由于基本上都认得,就把“英文”给省略了。

     方块字——好东西。

     中文——未来“文坛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