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怎样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要为人一生的幸福提供“看家本领” 

    有作为才有地位,有质量才有吸引力。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影响不大、地位不高,关键是职业教育不能去改变人的命运、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让人获得应有的尊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可谓看到了“本”,抓到了“纲”。怎样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即怎样来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学生一生的幸福提供“看家本领”?现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人才规格能量化。

    讲质量,先要有质量标准,而且是可测量的标准。 接受了职业教育后,一个人能获得什么、能做什么,不仅教师、学校要搞清楚,还要让学生、家长、社会清楚。要让受教育者自己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要让受教育者知道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能为自己的未来带来什么。目前有的学校的人才规格表述,如“高素质、高技能”之类,看似“严密、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字游戏。学生也不知道能学到什么,教师也不知道要教什么。这种缺乏“目标导向”的梦游似的教育,怎能让课程设计变得科学?怎能让教学变得有针对性?眼下一些院校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瘟鸡现象”,就是这种“无目的”教育导致的必然结局。学校中过多的“非教育”活动和行为的存在,也是学校“办学目标缺失”的表现。

    目前倡导的“项目教学”等教学举措都是为了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针对性。但是,实事求是讲当今的一些校领导、专业负责人、教师不知道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确定人才规格的量化标准是当务之急,《规划纲要》应有这方面的原则要求。每个专业都要有人才规格的可量化的国标、省标和校标。有人可能会说,工科类专业的人才规格可以量化表述,文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量化。文科类的量化是会困难一些,但绝对不是不可量化。如导游专业,能量化吗?完全可以。比如,规定学生毕业时,要求能背诵100个旅游景点的解说词,就是量化。又比如,文秘学生毕业前所发博文不能少于365篇,也是量化。凡不愿量化或者没有能力量化的,教学过程必定是凭感觉的,是不可能有质量的,职业教育也注定不可能有吸引力。

    二、质量评价可操作。

目前的办学可以说是无是非、无好坏,已经到了“无责可问”的地步。每个学校可以无视学生的前途,把自己的办学成绩说得天花乱坠。诸如“素质”、“能力”、“技能”、“品德”,都是不可测、无法评价的“软指标”。这就为学校和教师的“弄虚作假”、“偷工减料”和“自我吹嘘”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工作是否尽心尽责、教学质量是好是坏只有天知道。办学任务不清、教师责任不明、评价指标不可操作,既是学校没有尊严、教师没有尊严、学生没有尊严的根源,也是各类教学评估“名声扫地”、示范性学校缺乏“公信力”的根源。“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评估宗旨被有的学者讽刺为“以评促假”、“以评促骗”。多少教师、领导精于“关系学”,疏于“教育学”,也是职业教育评价标准不客观、不可量化的恶果。

评价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但要以结果为主;评价要看办学条件,也要看办学成效,但要以成效为主。学校的质量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面面俱到,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而且繁琐复杂不便操作。目前的评价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过多关注投入,忽略了产出。理论上讲,以最少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是办学的最高境界。教师结构、仪器设备是办学的条件,但如果不能发挥培养人的作用,那么都是零。对职业教育的评价相对容易,只要看人才规格的目标是否达成即可。

    三、培养目标须承诺。

    教学任务、培养目标明确后,还要有相应的责任制、问责制和承诺制。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要对自己应完成的任务作承诺。这既是自我加压、负重前行,又是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如果承诺不能兑现,学校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主动请求处分。如果是校长的责任,校长要引咎辞职;如果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职称晋升、奖金评定要受影响;如果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相关责任人要降职。今天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争着当官,因为可承担的责任太少,而可获得的利益又太多!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可以成为跨世纪的悬案,没人因此道歉,更没人因此辞职。《规划纲要》要让人激动,要给人信心,也要有承诺。许多学校对责任的表达太善于采用语焉不详、模拟两可的外交辞令和方式,这与“忽悠”也没什么两样。“忽悠”久了,自然导致责任心的丧失、学生素质的下降、社会民众对职业教育的不满。

    四、保障机制要有力。

    职业教育需要有更多的经费投入,这已是人们的共识。怎样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怎样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规划纲要》已有全面、深入的表述。对于“逐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我建议改为“免费制度”与“奖励制度”相结合,双管齐下。“免费”往往与“次品”、“垃圾”相联系,纯粹的免费并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影响力和吸引力。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学费也是最高的。要允许高水平、有特色、出精品的职业院校高收费,同时政府对这样的学校、学生予以奖励。奖优罚劣、扶优扶强才能出特色、出先进、出品牌、出成果。

    职业教育相对简单,目的明确了,任务分解了,责任到位了,质量自然提高了,吸引力也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