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前几篇文章里曾提及今年业界花红的趣闻,本文提到之内容其实也是笔者在另外一个栏目中探讨过的,但是读者反响非常大,笔者再次撰文谈谈。
的确春节前后,都是投行派发花红的时候,有人拿得多,有人拿得少,可谓有人欢笑有人愁。花红数目从零开始,去到传说中的300个月,笔者都略有所闻。
拿到零花红的当然要好好去检讨是否自己有所不足,自会想到公司是否希望你早点离开?拿到300个月花红的又需要另作打算,研究如何运用这些突然而来的财富?可谓各有各忙。
对于社会上众多的老板阶层或富豪们,或许高水平的花红并不会带来太多财富上的意义。但是对受薪阶层来说,无论你是普通的打工仔或是投资银行家,这均有无限的意义。
试想想一个月薪港币一万元的打工仔,拿300个月花红,就等同领取港币300万元,大约可以在新界区买一个五六百平方尺的小公寓单位。
若300个月花红应用在投资银行界高层的薪资水平,他们就可以轻易拿到多于港币5,000万元的巨额花红了。作为打工一族,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水平,港币5,000万元!大约可以在港岛传统豪宅区买一个千多两千平方尺的公寓单位,或者可以到新界西贡买一个大发展商推出的半独立屋。
虽然大部份业界都没有拿到这水平,但是看到这些情况,一般人都会眼红或心红。眼红是因为你妒忌,心红是因为你也想分一杯羹,市场彷佛回到2006年和2007年的疯狂岁月老模样。
不过,是谁在金融海啸发生后不够一年,就缔造了这些小富翁们?笔者也希望谈谈,因为在座的读者们也是有份缔造的。
在全球量化宽松的政策下,环球资本市场进入了异常繁荣的局面,2008年金融海啸的“遗害”到了2009年第二季度变开始消散,投资市场努力营造一个“歌舞升平”的局面,没多久新股和二级市场融资交易再次在市场上热起来。
市场再度“热起来”有很多原因,绝对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对此,笔者归纳最主要原因如下:
(1)欧美市场不振,环球投资者一面倒看好大中华投资市场
(2)内地振兴行业政策导向下,个别行业出现新的投资契机或概念
(3)环球资金泛滥,投资者不断追逐和追捧能提供回报的项目,以免落后于人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
(4)企业基调良好,极具卖点
(5)企业基调普通,但为迎合市场需要,隐恶扬善,突显卖点
(6)企业基调恶劣,但为迎合市场需要,无中生有,一网打尽
在上述情况下,投资者都可能会对这些投资机会作出热捧。越麻木追捧,投资银行家就赚得越多。
因此,在目前量化宽松和既有振兴政策概念脱色的情况下,现在肯定是投资银行家寻找下一波投资概念的时候了,投资银行界自然要挖掘新的投资机会,或许我们也到达了“兴风作浪”的时刻了。
指数易:兴风作浪的投资银行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