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金家岭工业总部城规划构想
一、 背景分析
随着《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推出,成都城市群以中国战略“第四极”双核之一的姿态即将重新构建中西部经济发展格局。
绵阳作为成都城市群仅次于成都的第二大中心城市。过去,绵阳依托科技资源优势,搭建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园区等产业平台成就了西部电子信息产业高地;今天,绵阳面临着震后重建和产业调整的契机与挑战,这一历史性跨越将决定了绵阳在西部发展的话语权。因此,重新找到绵阳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增长点,引爆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是历史和未来赋予金家岭工业总部城的重大使命。
良好的区位和复合型交通体系将为金家岭工业总部城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金家岭工业总部城位于成德绵产业发展轴上与绵江安核心圈层内,同时也位于绵阳市城市向北拓展方向,随着成绵、成西城际高铁、绵渝高速公路等一系列对外交通干道将投入建设,绵阳与成都的时间距离逐渐缩短。
未来,金家岭工业总部城将成为区域产业转移、绵阳科技城产业及科技资源的整合、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支撑平台,并携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西南科技大学共同打造绵江安核心圈层的产业发展新高地,西部经济制高点。
二、区位概况
金家岭工业总部城东靠二环西路,北临绵安第二快速道,西接安县界牌,南邻安昌河。规划总用地38.61平方公里,其中涪城区30.21平方公里、安县界牌8.40平方公里。
从土地资源来看,该地属于丘陵地带,高低起伏大,可开发利用土地有限,仅18平方公里左右;目前交通十分不便,生产与生活基础设施投入缺口巨大,前期需要很大投资;从绵阳市整体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来看,未来制造业将集中在经开区与高新区等产业集群较为成熟的区域,并且金家岭规划区内地形复杂,不适合建大规模的制造业基地,因此,本项目规划组建议发展工业总部或研发机构等高端产业。
三、总体定位
我们结合“大规划:城市、产业和社会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通过“以点带面,梯度发展;功能互动,网络沟通”;结合工业港自身条件,整合要素资源,打造绵阳新港,实现工业与休闲地产的完美互动,带动地区发展,打造新的城市名片,提高绵阳的城市魅力。
通过对项目地块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剖析,在综合考虑与周边资源分析的基础上,经各方面专家反复论证,借鉴国内外同类区域开发的经验,结合本地块的现状和发挥最大潜在价值的原则,
将规划区域定位为集都市工业、总部研发、休闲旅游、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
“金家岭工业总部城”
打造绵阳总部与科技和谐发展及绿色与低碳的产业示范区、西部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产业定位上,确定“2+1”产业发展模式,两大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其中现代制造业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附加值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发展总部研发、科技孵化、教育培训、现代物流为主要发展方向;配套产业主要围绕商业、商务、休闲、生活服务等功能产业。
四、总体规划
1、规划理念
n 田园城市理念
各功能单元为核,生态绿带及轴线将各个功能单元紧密连接构成“轴核同构”的田园城市模式,以此强调区域和谐共生;打造物质、生态、人文环境聚合的和谐新区。
n 有机生长理念
以高铁线、高速路、主干道为 “生长脊”,在其两侧均衡生长服务核、总部核、风情小镇、工业集中发展区等“生长单元”。“生长单元”伴随着“生长脊”的不断延伸、扩张而不断产生,并形成各种有机的网络与形态。
2、总体结构与布局
总体结构:“一轴、两核、两区、三镇、一带”
1一轴:城际发展轴
以城市为支点,以高速高铁为纽带,构建成德绵广区域一体的经济大动脉与城镇发展轴,构筑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走廊。
2两核:总部核、服务核
n 总部核:是集总部研发、科技孵化、商务展示等高端2.5产业为一体,构筑以美国建筑及文化为特色的核心动力引擎和承担心脏造血功能的产业发展平台;最终打造西部总部经济产业高地。
n 服务核:打造高端商务、高端商业、高端商住以及活力、生态、舒适宜居的高铁枢纽港;打造以体验水乡古镇、品味民俗文化、尽享特色美食的高附加值现代商旅产业的中华水韵小镇;最终成为配套完善的综合服务中心。
3两区:工业集中发展区、运动休闲区
n 工业集中发展区:
以低碳、循环经济为理念,打造中国西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机械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生态产业新区。
n 运动休闲区:
以高端、时尚休闲为内涵,打造川西北高端人群休闲、商务洽谈、时尚运动、健身等多功能休闲乐土。
4三镇:以商业、酒店、旅游、房地产等为主导功能。分别打造“山”地特色与英伦建筑风格的英国泰晤士小镇;休闲时尚与生态的西班牙风情小镇;贵胄浪漫的法国风情小镇;
5一带:未来发展带
充分考虑远期的发展需要,发展商务、酒店、旅游、房地产等功能,包括了滨河未来发展区、滨河宜居带。
3、用地布局
在高铁枢纽港及中华水韵小镇配置商业、商务办公、商住等用地;在三个风情小镇配置居住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在总部核配置办公、酒店会展、居住、公共绿地等用地;工业用地集中于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安昌河边的滨水未来发展区配置商务办公、商业、酒店、生态居住用地。
根据用地布局及环境容量的可行性,整个规划区的开发将按高强度、中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分别控制。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分别在高铁枢纽港、总部经济城打造综合服务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在各个小镇、工业发展集中区设置组团副中心。
4、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规划——规划道路网为环状+放射状,道路系统分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立覆盖整个规划区内部的公共交通体系。
助动自行车及自行车系统——建设一个贯穿整个规划区的绿色公共开放空间网络。
5、开放空间规划
绿地系统——将形成:“一核、两环、两带、多节点”的布局结构,最终实现“绿带水域融合;轴线纵横交错,道路绿带相依;住区公园均布;滨水绿廊导风”的景观生态格局。绿地分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几个类型。
滨水空间——将“以水为中心,外延内伸,内造外借”,创造了宜人尺度、层次丰富的滨水开放空间。
五、启动区设计
作为启动区的总部核占地面积约2.3平方公里,以高端商务、总部办公、酒店会展、高档商业、文化休闲等为主导功能。
规划利用现状水库,实现片区水系贯通、碧水灵动,形成“一心、两点、一滩、三片”的规划结构。以金西湖为核心,形成内聚外延的滨水空间,而超五星级酒店及会展、商业会所、总部经济城、总部配套区、大学生创业园区则围绕金西湖有机分布,金西湖西岸则打造为“上海新外滩的”的滨水开放区。
通过以上规划设计,搭建区域要素聚焦平台,实现“交通—交易—交流”到交融;形成规划区的动力引擎,实现“创新—创智—创造”到创收;打造绵阳经济腾飞的支点,寻求从“港区—园区—社区”到生态城区的发展路径;最终达到新兴循环产业和总部研发、休闲、商务、居住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城市和谐发展。
经上海同济大学产业研究所初步预测,第一期3-5年内将投资60亿元;第二期5-10年内将投资100亿元,三期10-20年内将投资40亿元,总投资将近200亿元。建成后的金家岭总部城将形成半导体照明、光通信、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集群,可直接间接带动GDP 300-500亿元;提供3-5万个就业岗位,政府财政收入增加2.5-5亿元;总部城可吸引800多家总部型企业,其中50家跨国公司,最终将形成17万人口的新城区。
通过现代规划理念与环境语言进一步诠释:打造集都市工业、总部研发、休闲旅游、生活配套为一体的工业总部城、绵阳发展新动力、绵阳城市新名片!最终成为西部经济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