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曾一度被视为迂腐不堪的代名词,传统的国学文化命运似乎从简化字运动兴起之日就日渐束之高阁。放眼之国内,除了高校的语言研究学科所涉及范畴有一些专业人员传承和所编教材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则国学名篇至今传诵教授之外,再有就是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和朗诵需要,总之,当前整个社会国学的传播与历朝历代相比总显得很冷清。但是至少还在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中幸存了下来,不管你是说偶人拿来附属风雅、标榜博学也好,文人咬文嚼字也罢,但是终归无形中给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根赖以存活的土壤,这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如今,对于国内的企业家,因为是处在现代,权且暂称为现代企业家,一部分也在世界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长期的经营实践和不断学习借鉴中的改变了崇洋的态度重新审视和关注起好像压根就不存在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来,现代企业家们也越来越多百战归来再读书的走进了传统国学的学堂。这个阶段,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逐句翻译,谈玄论虚或者误读曲解,而是尊重原文,结合现实,从典型的事件和人物出发引发思考,以圣贤之道来修身养性,正其心,正其言,正其行,内外兼修,提升个人品格、境界。正如有学者所说:以历史为鉴,究天地之极,通古今之变、集中外之长,达到能补益当前所作之目的。
因此,无论是儒家、道家、兵家还是佛、法诸家之学说,而今看来皆有可取之处。例如读《大学》《中庸》等书,其讲的无非是修身治国之道,看似与企业家工作日常内容无关,实际对于当今企业家治理企业也有章可循,有法可据。管理我们不能看的范围太狭隘,只能指企业管理,而是从大处着眼,明白一国之治乃是大管理之道,如果能参透修身治国之道,虽不在其位也不谋其政,但是管理一个盈利实体何足道啊!还有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行业潜规则,据笔者考究实质是《论语》《孟子》集大成。
当然只有学了这几部国学才能在领会儒家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理解明确整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才能明白就是这么一种力量-这种精神意识支配和主导了我们的思考、行为几千年,又从根本层面阐释了民族的习俗、心理、习惯、行为言论思想行为等产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民族群体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儒家思想对中国文明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深远的,企业家能有机会接受这种思想熏陶对今后企业的发展影响也同样是无可比拟的、深远的。再如,研读《道德经》《逍遥游》等著作,不但可以领略古人的空旷悠远、气势清高的品格风采,也将会告诉你在繁忙的事务和喧嚣的世界怎样兼顾工作和生活,怎样寻求一种心情的安定和愉悦,真正能将你思想层面净化的一尘不染,还可以在这种愉悦心态下注入逻辑的元素,使你思维、做事渐渐有条不紊直至“无为而治”境界。
再如,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吸取古代战争胜之道,能领悟兵家战略、谋略、韬略之精华,与企业商战乃是异曲同工之法,无论是战略,还是财务、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也都离不开势道术三者辩证发展。如果有企业家担心管理层不为所用,那就可以精研先秦鬼谷子之学,从古人总结的经验和案例中掌握领导用权之法,完善领导策略和技巧。这部书恰巧就凝聚了中国谋略的精髓,潜谋于无形,常胜而不争不费就是鬼谷子之学心得所在。如果想在挫折磨难中保持乐观、宁静的心态,获取人生的大智慧,就研读佛家著作吧,像《禅宗》、《金刚经》、《班若波米罗多心经》、《圆觉经》等都会从最原始最朴素的层面用教化和案例向您展开人生的多彩和精殊,通过这种学习也许还不会像高僧大彻大悟、大慈大悲,但是会让人在磨难和痛苦中解脱包袱,佛家经典为你指示的不仅仅是苦难中别有洞天,而是在喧嚣尘世中提供一汪清静的心灵居所,这种环境能让我们撇开纷纷扰扰,有效的反思自己的作为。
回顾中国企业的成长史,不但技术设备从落后甚至可以说从废墟中崛起,现在全球化时代来临,除了特殊尖端领域,从企业技术设备这点来讲因为各种各样的合作水平已经相差无几了,但是猛然发觉管理却成为了一个自然的壁垒,一个生在自己身上的缺陷。从眼馋国外的技术设备规模,到今天眼馋国外的管理水平,这一课至今仍需要大力补上。但问题是补什么?其实从中国企业萌芽开始,一批又一批企业家都在用各种思路来痛苦的思考着实践着。
但是至今仍眼睁睁看着国内一些所谓的现代企业与国外的企业管理水平仍差距巨大。从第一批出国考察国外企业运营的考察团回来,陆续每年都会有若干批次各阶层领导、企业家去考察学习。就连当年的考察结果:西方企业管理水平的八个字“ 细密周详、有条不紊”。至今在中国的大企业仍不多见,至于国外企业的精髓部分,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笔者再给一些生产企业领导交流时,他们还觉得匪夷所思。有人说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用几十年跑完了西方几百年才跑完的路,本人深表质疑,如果说真的跑完也是从要规模总量来跑完的,可惜我们看到经济车轮高傲飞驰下,环境被牺牲了、公信力减损了、贫富差距加大了、幸福指数下降了,另外,从成本效益层面分析,我们企业的盈利水平还很低。管理的差距让我们付出了比技术设备差距几十倍、几百倍的代价。一则《世界企业调查》显示,在信息近乎透明时代,一个企业的破产70%因为管理不善。
其实,笔者认为业界一直争议不休的话题:中西方管理区别、优劣等,实质上都是大道归一,就以当前流行的项目管理来说,中国历史上诸多大的项目工程,如几千前的秦长城的修建和渠道工程的修筑,哪一样不需要征调几十万上百万工役?诚然当时秦朝法制严苛,人人惧怕,但真正能施行落到实处,也看得出当时负责这件事的蒙恬将军何其属下卓越的项目谋划能力、关键节点控制能力和极强的执行力。无论是西方所言的领导力、战略、绩效、项目、质量等管理都能从一项工程的检测出当时的管理水平不仅远超西方各国,也在一个层面为世界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令国人自豪的东方元素。
现代企业家的国学新梦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