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太阳能下乡中标品牌,还是未中标品牌,面对太阳能下乡的全新局面,企业阵痛不可避免。中标品牌首要考虑的难题:如何借助下乡这一平台,调整营销战略,将太阳能下乡贯彻到终端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未中标品牌则面临着更严峻的课题:如何在太阳能下乡之外,找到决胜市场的第二条道路,安商招商,避免出局的厄运?但是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一些困境。
首先,缺人才。三四级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它的营销环境、消费需求、消费习惯都是全新的,目前多数太阳能企业所缺乏的不仅仅是技术研发人才、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更为明显的缺口是终端业务人员。在某些中小型的太阳能企业甚至一个省区仅1至2名业务员,人员短缺造成企业终端服务乏力。
其次,缺渠道。目前对于很多太阳能企业来说,渠道结构不合理。很多太阳能企业甚至还保留有省代一级经销商,渠道无法扁平化,直接制约了厂商在三四级市场的网络建设,加大了发展网点的运营和物流成本,使企业的太阳能产品在终端缺乏竞争力。
最后,缺方法。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市场当中,不仅是经销商缺乏市场操作的能力,而且很多太阳能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市场营销操作方式和方法。很多企业缺乏市场意识,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机制以及销售政策与市场脱节,对市场变化缺乏及时的调适。这个现象在两个极端表现比较明显,一部分行业的元老级企业,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优越感,政策和营销上强势,喜欢说一不二。还有一部分是杂牌企业,以获利为主,其他的放任自流。
对于大部分的太阳能企业来说,要想在这次的下乡热潮中,获得更多更大的市场利益,获得让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关键就是在企业在品牌和营销等各个层面实现全面升级。
第一:必须树立起明确的企业品牌战略,制定清晰的市场策略。
各个太阳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市场发展情况,确立起符合自身企业品牌和产品的市场定位,并依照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未来品牌发展战略,找到企业在参与市场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这是保证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建立差异化,确立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
中国的三四级市场规模巨大,任何一个太阳能企业,即便是太阳雨、四季沐歌、桑乐、皇明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完全占领市场。因此,对于大部分渴望发展的太阳能企业来说,一定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清晰的市场策略。要抓住适合自己企业成长的优势市场,“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稳打稳扎,深耕市场,形成销售网络的联动,加强服务的快速反应,开展深度营销,网络极度下沉,不仅仅是辐射到乡镇,而且更要辐射到村庄,在每个村都设立经销商,或者是经销点。在一个局部的市场中,形成绝对的强势。
第二:在市场竞争当中,应该逐步培养起业务人员和营销团队的“一线市场解决能力”。
中国太阳能行业发展的标准化、规范化还远远不够完善,加之中国农村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目前普遍厂商三四级市场营销操控能力不强的条件下。在终端市场,时刻都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具有太阳能企业的营销团队和业务人员能够根据终端现场的变动随时作出即时的、迅速的应对反应和解决能力,通过对局部区域市场现地、现场、现物、现时的具体状况,在那里安心、专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按指令操作的执行力,更需要的是在特定的现场当中独立思考、追求最佳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因此一个太阳能企业的营销团队,要真正取得一线市场营销的把控力,需要具备和提升业务人员两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每个业务员的专业操作能力,二是业务员人员整合组织内资源能力以及外部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