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进入“游击战”阶段


    明眼人都看得出,老美正在通过多种渠道、途径和手段回收流动性,比如树立美元强势,严厉打劫欧元,加快美元从世界各地抽回等等。美元的回收,将会导致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下跌及今后大宗商品的暴跌,由此将引发一轮全球性的经济紧缩。

 

    在这种大环境、大气候下,中国为了自身利益,必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加速货币的紧缩,并且是快马加鞭地回收,截至3月25日,央行连续第5周实现净回笼,共回收6330亿元,这就是征兆。同时,去年宽松货币政策释放流动性所引发的资产高通胀,已经无法让社会所承受,尤其在实体经济持久不振的情况下,通过房地产泡沫来进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只会演变成社会和政治问题,已经难以为继,再行推高房地产泡沫,等于死路一条。

 

    紧缩与回收的趋势,正在促成热钱的出走与外流。人民币对美元的不升值,热钱的升值预期遂即被打破,只能选择抽逃之路;就算人民币选择了升值,也属于利好兑现,也是促成热钱外流的契机,因为强势的美元更加诱惑他们的逐利本能。

 

    其实,老美真正担心的是人民币贬值。笔者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已经弄清楚,过去贸易管制条件下的贸易顺差,建立在低福利、低工资和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上,现在因高通胀导致人力、原材料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致使人民币的市场竞争力基础在逐渐丧失,也即人民币不是被低估而是被高估了。

 

    为了保出口促就业,人民币不会步入升值道路,那么只能选择中美的逆差贸易。随着3月份逆差的出现,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如果属进口增加,那就说明热钱在抽逃;如属出口降低,也证明出口企业将要面临危机。有迹象表明,未来的逆差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必然导致基础货币投放的逐渐减少,客观上也在促成紧缩时代的到来。

 

    既然出口消费步履艰难,难以恢复成“激进GDP”的支柱产业,就只能加力启动内需,“对内开放”交通、电信、能源、金融、文化、卫生等领域,引导民间资本正确流向,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虽然这一招的推出纯属迫不得已,时间也晚了一点,迟来的爱,但终究给了长期受到歧视的民营资本一个发展生产力的大好机会,一大批中小和创业型企业,将会在竞争中挑战央企国企的垄断,在打破垄断中发展,在公平竞争中壮大,最终将成为新时代高举“科学GDP”的旗手。

 

    可以预计,随着紧缩政策的陆续深入、热钱的持续外流,资本推动型的商品房价飙升动能将会持续减弱,虽然去年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仍能保证房地产的昂首挺胸,但随着对城镇化的正确理解与规范逐步到位,对购房信贷的日趋收紧、保障房的供应增加和中小实体企业的壮大,当趋势能量蓄积到某个临界点,高房价就会转而进入高位徘徊阶段。如果信贷真正紧缩从严的话,还会出现调整或阴跌状态,带来温水煮青蛙的效应和热钱与炒家的跳楼景观。

 

    目前的银根紧缩和热钱外流态势,已经促使楼市的高房价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热钱已经无力发动全局性“人民战争”,只能像目前股市里面鼓捣中小板、创业板一样,展开运动战、游击战,也就是做“跨省作业”,在“敌方力量薄弱的地区建立一块红色政权”,力掀“星火燎原”之势。海南玩了一把走人,再玩一把“海西”,接着可玩京城“地王”板块,再玩“高铁”、“高速”板块;抽出空来,还可以玩玩湖北的12万亿的“卫星”板块,过足万里长征、飘仙过海的瘾,也就呈现出笔者《同城楼市房价将呈现分化趋势》文中描述的景象。但是局部发热不等于全局发烧,目前媒体铺天盖地的“续涨”新闻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报道。

 

    当然,货币回收工作只能不动声色地抓紧进行,否则热钱形成同向行动就会乱套社会。同时,货币缩紧工作必然会触动房地产这块肥肉上的利益格局,必将遇到来自一些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干扰阻力。这个倒好办,分批上中央党校洗脑就行,首先要纠正类似12万亿的“大跃进”做法,实在不像话就弄几个两规一下看看,只有遏制“总经理挑战总理权威”现象的蔓延,才能确保政令畅通。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