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谈
虽然我不喜欢引用名言来粉饰自己,然而,“读书谈”里还是要引用一句存在的事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她给我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颜如玉和黄金屋”,还有消除愚昧和使整个人类进步的力量。一本好书,就是一个知己、一个老师、一个您在现实中找不到的朋友。
但,无论是知己、老师、朋友,它一定不是你自己。这可能也是对孔子“君子不器”的一中注解。
对于读书的感受,很遗憾在后来才发现所有最经典的著作、最伟大的学者所著的书都存在非常深刻而明晰的道理,无论是科学的、宗教的、文学、艺术的。当我们在探讨、在争执、在迷茫的路上,这些书籍对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然而,我们自己还在那里苦苦的探索着。。。
最值得崇拜的人是,他们说已经把书读完了,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可能指的是照搬书不如无书这种境界吧。
读书,还存在着几个普遍的功用,看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使我们乐在其中,与主人公同生死,忘却其功利,还可以从中得到乐趣中的智慧,陶冶自己的情操。如雨果的悲惨世界,还有中国的四大名著及很多的文彩其实是难于全部看完的。因为就机械而论,它是一个无限对有限的给与,所以,选择“有限”只能选择经典。因为,在写书比读书更为盛行的现代社会里,选择经过“浪淘沙”的经典无疑在效率的概率上更胜一筹。特别在文人方面,或许他们有更大的参照系可以让我们不被当前的灯红酒綠所遮蔽。
对于在自然科学追求的同仁,在以牛顿、爱因斯坦、笛卡尔为最高经典理论体系内,他们的译本或原本(有外文水平的朋友)不能不读,从中我们不仅仅知道他们所创建理论体系的来源,更重要的是融洽了他们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当然最重要的仍然是,不是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把他们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对自然科学的追求,必然都要深刻理解0和无穷,最终要有一个合理的宇宙观。不一定要学完现代的数学体系,甚至是弦论,再者,我们的数学体系仍然存在问题,有“不好的数学”(好像是丘成桐语)的存在。没有数学,仍然可以合理的认识宇宙,然道老子没有微积分(可惜当时还没有,如果有,想必可能比我们更懂),认知宇宙比你我更差吗?自然科学终究是一门偏于对外理解的科学体系。
对于追求幸福快乐的人,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或理论最好还是要看看的,特别是荣格的、皮亚杰等近代心理学家的原作。对于心理学的学习,是一个战胜自己的强大武器,我们知道,人生中最大的“敌人”仍然是你自己,如何战胜自己,在心理技术里面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理论和方法。
还有,我们不得不臣服于人类整个巨大的哲学系统和我们中国这个完美的“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终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哲学范畴的主导。
对内、对外的理解和融洽惟有哲学可以统一之,无论黑格尔、叔本华、斯宾洛莎、康德,还是老子、百家诸子都是人类的思想精英,不学,何以懂得来这一生的意义?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平等的终极,即使你有多么大的本领和伟大,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都是要回家的,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生是暂时的,死才是永恒的。因为我们都对永恒有着不灭的情节。
最后,重要的还是一句话,“君子不器”(每个人有对这四个字的不同理解),读了书,别忘了自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脑袋留给自己用,珍惜大自然给与的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