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蝴蝶效应和黑天鹅现象 文/兰洪海
父亲打来电话说,老家的旧屋被大雪压倒了。接到电话我正在云南忍受高原的日晒,吃着早熟的枇杷和去年还没落果的柑橘。一觉醒来,内蒙的沙尘暴来了,刮在风景秀美的杭州居室里满是尘土。又一觉醒来,杭州下起了暴雨,昨天还日上高山,气温炎热,今天就气温逼零!而远在西南的云贵早已是人畜缺水,生机维艰。
世界上的事情,真是不好说。人类既把握不了过去,也很难把握未来,这是我们的可悲之处,任何微小的变化都足以毁坏世界,摧垮人们的心灵。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在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黑天鹅效应
黑天鹅事件指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它罕有发生,但一旦出现,就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几乎一切重要的事情都逃不过黑天鹅的影响,而现代世界正是被黑天鹅所左右。从次贷危机到东南亚海啸,从9.11事件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黑天鹅存在于各个领域,无论金融市场、商业、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逃不过它的控制。怎样才能避免小概率事件带来的重大损失?怎样才能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占得先机?
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之前,生活在十七世纪欧洲的人们都相信一件事——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为当时所能见到的天鹅的确都是白色的,所以根据经验主义,那简直就是一个真理,至少可以算是一个公理吧。那么,见到黑色天鹅的几率是多少呢?根本无法计算,也没有人想过要计算。
直到1697年,探险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黑天鹅,人们才知道以前的结论是片面的——并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见到第一只黑天鹅,对于鸟类学者而言或许是个很有意思的惊喜,但这并不是发现黑天鹅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之所在。这是一个证明,证明了我们的认知是多么的具有局限性——虽然你是在观察了几百万只天鹅之后才得出了“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结论,但只需要另一个发现就能将它彻底推翻。对,你需要的就是这样一只黑色的鸟,尽管有人说它并不好看。
大约在四百年前,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经发出这样的警告:当心被我们自己思想的丝线丝丝束缚。但是我们老是犯这种错误,老是以为过去发生过的事情很有可能再次发生,所以免不了会凭经验办事。比如说,我们经常编出简单的理由或故事来解释我们尚不知晓(而很有可能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复杂的事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无法预知在未来的某一天股市会涨还是会跌,据以往推断预测的理由要么过于简单化了,要么根本就是错误。事实上,真正重大的事件是无法预知的,我们无法透过观察、归纳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来预知未来,作者把这称之为“黑天鹅”。
黑天鹅的存在寓示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但人们总是对它视而不见,并习惯于以自己有限的生活经验和不堪一击的信念来解释这些意料之外的重大冲击,最终被现实击溃。
如果专注在我们所不知道的事,则我们可以做许多事。这种效益有很多种,其中之一是,你可以尽可能地把自己暴露在(有利型的)黑天鹅事件中,侥幸获利。
事实上,在某些领域——例如科学发现和创业投资事业,来自未知事物的报酬大到不成比率。
因为在典型上,你在稀有事件上的损失甚小,但收益却很大。
这是黑天鹅效应——一个全新、大胆、完全颠覆的惊人概念,没有人可以置身其外,看你是要在黑天鹅之后瞠目结舌不可置信,然后才做事后诸葛勉强解释一切。还是在黑天鹅还是只丑小鸭时,便尽可能让自己去占到有利位置,减少风险,并从中获得最大利益,一切都看你怎么解开你为自己绑上的束缚。
日前,有一个据说身价超过5亿的老板请吃饭,说道楼市的时候忘乎所以的以为自己真得手眼通天。做了一个项目就感觉自己真是房地产的行家里手,08年还死去活来,10年就上窜下跳了。我说我真正佩服的还是那些实业家,一五一十的生产可以改变人类生活的产品。房产商真正值得敬佩的又有几人?
当年那些自以为驾驭了楼市快车头的人,现在不是在反躬自省,就是奄然无声。房产商充其量只是浩浩荡荡历史潮流中一粒微尘。谁都只是在经济大潮的烟波中,攫取了一点儿阿堵物而已!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