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小、专、稳、实
D公司创办于7年前,主要从事金属制品的进出口业务,依托于专业技术,集贸、技、工于一体,属于专业性的贸易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发展十分平稳,营业额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4年营业额近500万美元,在国内同业中属领先水平,在国际专业市场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美誉度。现有员工近30人,大本学历人员占50%以上,主要是工科类专业。由于公司员工文化层次较高,再加之经常与外商交往,已经形成了按规程行事、信用至上的文化氛围。2002年成功实施了ISO9000认证,2003年又导入CRM系统,与众多的公司不同的情况是,这两大管理系统完全进入现实的业务运作,处于有效运行状态,工作更加规范和便捷。
自创办以来,一直采用的是固定工资制度,以年度为周期实施水平不等的加薪,员工的薪酬水平在同业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客户问题
人才流失、士气低落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参与创业的骨干员工开始离职,到2004年中期,近一半的骨干员工离开了公司,为缓解劳资矛盾,公司紧急进行了员工加薪幅度为300~1200元,并按新的薪酬水平进行了员工招聘,04年下半年没有再出现员工离职情况,公司业务基本上能正常开展,但是员工的士气仍然不高,以往的工作热情不见了,按章办事、到点下班。
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公司打算进行薪酬制度的改革,建立一套富有激励机制的薪酬体系,为此,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准备,围绕着绩效管理,先后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并系统研讨了KPI和BSC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不仅没有形成可行的方案,反而陷入了更加迷茫的状态。
项目要求
针对性强、解决问题、学习方法
公司决策者认为这个问题决不能放任,自行解决又毫无把握,只有求助于外部,工作重心转向咨询师。咨询机构有哪些?是找咨询公司还是直接找咨询师?服务特点是什么?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为这样的小公司服务?收费水平如何?
经过搜索与接洽,名单由几十个减少到几个,自己的目标也由模糊到清晰。
不求先进,但求实用。听不明白的主张可能是先进的,但是未必适合于我。反之,这些顾问可能也难以明白我的问题。于是放弃了先进,留下了实用。
在健康的道路上,解决当前问题。很多的顾问公司给出了“套餐”方案,感觉是几年后才能使用,公司是否能等到那天?浪费是小,不合胃口、耽误时间是大。于是放弃了“套餐”,采用“零点”,不够再“点”。
既要成果,也要能力提高。公司发展以往有不少的问题,日后也仍然会有,支付一次咨询费,仅仅解决一次问题不上算,一定要在咨询过程中“偷”到一些“手艺”。
张正平承诺
引导认知、解剖问题、方案审核
经过两轮磋商后,张正平初步判断D公司的情况是:薪酬管理和薪酬的认知确实存在问题,但仅靠薪酬调整几乎不可能解决当前的问题。因此,不能承诺解决客户的问题,可以在针对性强和能力提升上提供支持。在等到基本认可的基础上,提出教练式功能咨询建议,开展管理诊断,探寻问题根源。由顾问系统的进行管理诊断,寻找问题的内在原因,为薪酬设计辅导定位,为配套的管理调整导航。
薪酬设计输出能力,不输出方案。针对D公司薪酬管理以外的问题比较突出,管理调整在所难免,设计出来的薪酬方案难以适用,薪酬设计以输出设计能力为主,方案内容为辅。
为保障有效输出能力,张正平担当教练,D公司派出两名参加设计,双方人员共同组成项目组完成设计任务,张正平“动口不动手”。
约定基本周期和收费水平,按实际服务时间收费。事先商定项目周期和收费强度,项目操作进度由D公司掌握,可以根据接受程度调整节奏,按实际服务时间收费。
项目成果
找到问题症结,学会薪酬设计方法
基于项目建议约定,项目分为三个阶段操作:
认知阶段:张正平通过访谈、查阅资料和现场观察系统认知D公司,同时张正平对项目成员进行薪酬与激励知识的系统培训,使D公司人员理性认知薪酬原理和操作关键。
交流阶段:张正平与公司总经理交流公司发展策略,确认内在症结和解决出路。与项目成员交流D公司薪酬设计思路与主导策略。
辅导阶段:小组成员在张正平的指导下,逐步进行薪酬方案设计,张正平对方案的设置进行质询,并参与问题讨论,使方案基本成熟。
项目成果:D公司用纯技术方式用人,过度集权与控制,忽视员工感受,员工没有主动工作空间,得不到工作乐趣与成就感,加薪只能增强员工的忍耐性,如简单设置绩效工资只能增加人工成本,不可能提升工作业绩,因为几乎没有员工自主空间,如同激励被大人背着抱着的孩子。只有对管理格局进行调整,赋予员工发挥空间,有激励功效的薪酬体系才会发挥作用。因此,新的薪酬制度必须以管理调整为应用前提。
后续服务:辅导管理变革、支持成果应用
D公司完全接受了咨询项目的结论,决心进行管理调整,希望张正平提供更长时间的服务,张正平根据后续项目需求,建议降低服务强度,并同步降低收费水平。后续的项目的使命是,对D公司的管理调整进行紧密跟踪,帮助其管理调整达到预期目标。在D公司制订出明确的工作计划基础上,提供如下的具体服务:
-基于新的管理格局需要,在职能定位与流程调整提技术指导;
-关注总经理与经理人团队的行为调整,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调整建议;
-向D公司经理人提供调整过程与常规业务咨询,保证管理变革健康有效推进;
-在管理调整基本到位时,对薪酬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支持与审核。
本文出处:http://06348000.blog.163.com/blog/static/1118482632010217038820/edit/
作者简介:张正平,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CMC),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企业管理学会理事,多家企业管理顾问。 业务专长:企业战略规划、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体系、营销体系、规范化管理等方面。 力主推行“用具有实践经验的团队、做具有实效的个性化方案、推动客户实践管理变革”的咨询理念,形成了“贴身服务、深度参与、挂职推进、长期合作”的咨询模式,成功主持实施管理咨询项目上百个。 代表著作《民企瓶颈》、《战略咨询实务》、《企业规范化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