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十不知”的安监局长不能一免了之!


“一问十不知”的安监局长不能一免了之!

  

  3月15日20时30分,河南省新密市东兴煤业有限公司发生火灾,造成25名矿工遇难。3月16日中午,新华社记者在新密市矿难现场找到了新密市安监局局长王瑞林,问了他10多个关于矿难的问题,其中10个他大都表示“不知道”。中共新密市委、新密市政府3月19日研究决定:免去新密市安监局局长王瑞林职务。

  矿难,又是矿难!而大凡矿难,都蕴含着严重的安全责任事故。经经初步调查,该矿属“六证”不全,违法生产。当然,对于那位负有重要安全监督职责备受媒体关注的河南新密“一问十不知”安监局长,无论是在媒体舆论的压力下,还是在责任追究的问责下,终于被免去了乌纱。但是,这样的免职终究换不回那些遇难者的生命了。痛定思痛,笔者想说的是,“一问十不知”的安监局长绝不能一免了之,而应该深刻反思、深切警醒,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其一,不能再被请回去上班。每逢重大事故,都会有地方领导被问责,地方安监局之类头头很难幸免。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冤死鬼、替罪羊。但滑稽的是,被问责的官员不时会闪电复出,包括很多原本罪证确凿的被免官员,过不了多久也能旋即“官复原职”或被请回去上班。这不,这儿就有一例。去年12月,深圳沙井街道沙一社区股份公司董事长陈才兴被人举报贪污腐败,坐拥资产30亿元。宝安区纪委介入调查。今年2月4日,宝安区纪委证实陈才兴存在受贿、侵占集体资产和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友牟利等违纪问题,陈才兴被开除党籍,其本人自愿请辞董事长职务。春节后,陈才兴居然重返工作岗位,且工资照拿车照用。沙井街道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基层有基层的特殊情况,现在又处于刚刚交接时期,很多工作都没有步入正轨。陈才兴是我们请回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社区的稳定”。宝安区纪委3月17日向记者证实,陈才兴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目前处于取保候审阶段。我们也难以预测这位“一问十不知”的王局长会不会也在不久的将来再度“出山”。到底是真问责,还是假问责;到底是真免职,还是假免职,拭目以待。

  其二,不能容忍官场潜规则。“不知道”局长知道啥?“一问十不知”局长知明白啥?不是别的,正是官场潜规则。他的身份成了“配合领导的”。王瑞林多次谈及现场有省市领导。这显然不能仅仅作为情况介绍来看,里面蕴含着更多的意味。有省市大领导在,有国家安监局到场,确实轮不到地方小领导发号施令,估计也没人找小领导汇报。但是,小领导至少是围在大领导身边吧?小领导怎么也能“蹭听”向大领导的汇报吧?小领导“十问十不知”,难道在现场睁着眼睛睡大觉?王瑞林局长在事故现场不关注矿难,到底在琢磨啥?虽然我们不是王局长肚子里的蛔虫,但王局长八成会打自己的小算盘。一个安监官员,事前未能防范事故发生,事后既不能亲自抢险救人、又啥都“不知道”,这样的官自然不能留着。可悲的是,这种做事稀里糊涂、做官主意不少的人在官场未必是极少数。权力场上,很多东西酱在一起,一个官员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只酱瓜。要变的是酱料,如果酱料不变,被酱的每只瓜可能都是一样的味道。官场尊卑、“官大表准”等“潜规则”不除,类似的“不知道”庸官难清。

  其三,不能让提拔缺乏公信。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现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干部,都提倡重用“老实人”,强调“说老实话”。面对记者采访,这位“一问十不知”的王局长没有像个别官员那样编造谎言、借口、政绩来掩饰、搪塞,而是实话实话,实情相告,一连十个“不知道”,堪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典范。如若不是“老实人”而是个“官油子”,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过,王局长也不是白痴,真的啥都不知道。不然他怎么能够“混到”安监局长的位置,而且在这个既有风险又很吃香的宝座上平安无事呆了那么久?当记者问及他到场时死亡的遇险者升井了没有,他会答非所问地回答:“我来时省市领导都过来了。”因为他知道关键时刻还得突出领导;被问到是否经常下去检查,怎么没发现煤矿偷偷生产时,他也知道推卸责任:“他们有监管的乡镇领导,有包矿的领导,有包矿员都在这。”这位只说实话、不干实事、不担实责的“太平官”,大智若愚,能够做到一问十不知的“实话局长”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但是,笔者想问的是,如此这样混事有余、担责不足的官员,是怎么经过组织上的层层考核并安全过关的?我们的干部选任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真的做到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能再让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失去公信、有失公允了。

  其四,不能让灾难再次发生。每次矿难,都会给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造成无可挽回的伤害。而要避免矿难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爆发,地方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责,坚决取缔小煤窑、黑煤矿,宁可少要一点GDP增长,也要重视安全、重抓安全,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应该说,此次矿难,新密市主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苏莹玺以及这位“一问十不知”的安监局长等数名官员已被免职,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但是,对王瑞林的职务被免一事,当地民众持有不同态度:仅是因为其一语,还是出于矿难治理的决心,“多免一官简单,但我们如何能够承受再多一次的矿难?!”许多矿工也表示希望借媒体呼吁,政府应把这些小矿关闭、杜绝它的生产,这才能治标。

  吃一堑,长一智。事故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事故的冷漠、面对提问的“一问十不知”!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