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与利益二选一,你会选择啥?


尊严与利益二选一,你会选择啥?

-------读杨恒均的《响应温总理号召,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文章后的思考

/汪华斌

今天在博客中国读了杨恒均先生的《响应温总理号召,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的文章;的确产生了很多感慨;是啊!我们都想响应温总理的号召,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然而现实就是现实,尊严与幸福根本不能划等号。也就是说,如果你要想做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其代价就是要付出你的既得利益。反过来说,如果你不要尊严,那么你就有可能得到额外的资源与财富;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

的确如此,温总理春节前的这段话让很多中国人‘幸福’了一把;因为任何贫穷的中国人,每每想起温总理的这几句话;自然温度也会骤然增加好几度,所以幸福感也就油然而升了。然而回到现实社会后,就又要面临尊严与利益的选择;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很多利益实际是用尊严去换来的。比如我们送温暖到贫困家庭,这接受温暖的人是不是把送温暖的人当成了观音菩萨;所以跪拜的都有。如果我们从尊严的角度看,这人是平等的;为什么你送温暖的人就要高人一等呢,更何况这还是集体财富而不是个人的施舍。再从党的方针角度看,这些贫困户实际是这些领导的工作没有做好;所以才依然贫困。如果从尊严的角度看,这没有追究领导的责任就是不错的了;何以还能接受老百姓的感恩戴德呢。

如果说中国人什么是幸福,生活无忧无虑就是幸福;看当今社会,工作需要尊严换;蜗居还是要尊严换。如果你有尊严,但没有工作;如果你有尊严,但你蜗居。这时的你能幸福吗,估计傻瓜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幸福的。看现在我们的大学生为了工作,可以放弃任何尊严;看现在我们为了经济房,还有谁敢有尊严。现实社会的确很现实,尊严与利益它们并不能共存;它们只能是二选一。你要选择尊严,那就意味着你放弃利益;这就是相当明确的社会实践。没有了利益,我们还能有幸福吗。

在杨先生的文章里说:“我非常赞同温总理说的,在新的一年里要继续努力工作;争取像过去三十年一样,在改善民生和追求公正与公平上做出更大的成绩”。然而不得不实事求是地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正好是创造了社会不公的三十年;因为它将财富与资源集中到了领导的手中,而公平的分配权又总滞后;结果以权谋私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社会的领导全部都能先富起来了,而老百姓却还是贫穷依旧。正是因为看到领导有随意的分配权,所以我们社会才出现了以尊严在领导那里去换利益的现象。它从买官卖官到财政补贴,从政策规定到具体的二次分配;全部是能用尊严交换的。为什么我们社会的老百姓总要往领导家送礼,为什么小领导要往大领导家送礼;这成了我们社会的潮流,难道就没有人知道这是失去尊严的行为吗。人人都知道这是没有尊严的行为,但看到失去尊严后能换回来巨大的利益;从而激发更多的人去用尊严换利益。

我非常赞成杨先生说的:“一位跪在主子面前的奴才,得到一点恩赐后眉开眼笑;这时,他有可能是真得很幸福的。虽然这幸福在你看来无异于可耻,但你却不能说奴才的幸福就不是幸福;可同样是这个跪地祈求的奴才,他一转身,就对受他们欺压的平民百姓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摆出一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人的德行”。是啊!他把自己在主子那里失去的尊严再从百姓这里找回,这就是我们社会只有老百姓没有找回尊严的原因。在这里体验最深的应该是我们的下岗人员,这些当初尊严的下岗者;如今有谁不后悔莫及。如我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就有情妇多人,而刚好有一人与我又比较熟悉;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反抗或者举报,而是顺次。她说‘一个女同志有什么能耐,下岗了就彻底完了;现在留在单位,其工资好歹每月也有6000多。看那些下岗的妇女去干家政,每月才600元;你说我能不忍辱负重吗’。再看我那些当初委曲求全而留下的同学,如今个个都是能在国外买楼房和定居的富翁。而只有我当初为了尊严而自谋出路,到现在还是难为生计。就连最近我老家的危房改造,我去办竟然遭到村干部的拒绝;原来还是我的尊严惹的祸。因为只有我在外面很清高,从不上村干部家里去送礼;也不接待他们的来访。于是这尊严带给我的是什么,竟然是国家规定的危房改造也拒绝给我办。

我一直在做一个有尊严的中国人,可最后果带来的是什么;不仅全民所有制资源与财富没有我的份,就连我自己创造的财富也被克扣。看现在我清贫,没有谁再敢要尊严了。如果我当初放弃尊严,现在仅全民所有制的福利待遇就是社会的富人;更何况还有与西方国家接轨的高收入。在这样的尊严下,我能生活幸福吗。正因为有尊严而不幸福,所以才激励相当多的人用尊严去换幸福;结果还真的幸福。

其实尊严是公平的化身,它同时也是民主、自由和法治的产物。我同意杨先生的观点,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权力者就应该松开抓住绝对利益的拳头;如果老百姓不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利益,他(她)又如何能做一名有尊严的中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