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上当是典型的“人傻钱多”


    关于“电信诈骗”这个话题似乎很多人都在谈,尤其是广播和一些电视台。北京作为此类事件的高发区,已经引起警方的高度重视。但是,对于这种现象究竟如何定义,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电信行业是帮助诈骗的共犯,有的人认为现在的骗子太高明。但有个现象是,往往都把上当受骗者当成弱者来对待。而从我看到的很多案例看,往往受骗金额高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可以说都是典型的有钱人。按道理这些人都是高智商的群体,都是精明人,但为什么还会上当,上电信诈骗的当?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逻辑到底对不对。

 


    近日,我偶尔听广播,再次提到了电信诈骗的事情,并把相关问题都归结为电信行业的管理不规范,给了这些骗子可乘之机。而上当受骗者,往往都是被各种所谓的正规电话所忽悠,最终上当受骗的。

 

    于是我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现在的电信诈骗上当者其实就是典型的“人傻钱多”。也许这话并不公平,很多上当者肯定要大骂一通,说我都上当被骗数十万,你还说我傻。不过,听听广播里描述的几个案例,我想你也会认同的。

 

    案例一:东北某地电话骗感情

    据悉,前一段时间,东北某地集中出现了一群利用手机和外地单身女性(年纪偏大或者有离异)聊天骗感情骗钱财的事情,目的是要和他们处朋友、谈对象,最后是骗钱财。往往都是利用QQ等先认识,然后就是使劲发短信,之后这些人每天都要和瞄准的对象打电话聊个一小时左右,持续通话一个多月之后,就开始行骗,比如说家里有变故需要钱?或者说自己突然生病了,需要钱等等。往往是,这些女性都很爽快的把钱打到对方提供的银行卡里。后面的事情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让我很难理解的是,电台的人认为,现在移动电话费便宜了,给这些人打电话带来了便利。由于每天都可以聊上个把小时的,使得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因此后续的行骗就非常顺利。

    我就不明白,这样的骗术为什么非要和电信诈骗挂上勾?非要给电信行业抹黑呢?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人傻钱多吗,而是因为手机资费便宜才得逞的吗?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案例二:短信通知中大奖

    中国人都知道天上没有白掉的馅饼,但是往往就是有很多人信。那么,这几年流行的短信中大奖那就不知骗了多少人!

    往往都是先短信说你中大奖了,想兑奖打什么电话等等。然后就是行之有效的一串电话转接,什么公证处,什么银行,什么机构等等。其实,就是利用软件编程和自动电话转接这么一些流程,把你忽悠来忽悠去。最后,无非就是你要领奖必须要交什么意外所得税、运费等一列费用的事情。往往就有很多人上当受骗,其实不就是一个贪财吗。

    于是乎,有人就把这个罪名也按到电信行业的身上,属于典型的电信诈骗。没错,从基本的感觉上电信行业是提供了电话这样一种基本服务,但关键是这帮骗子使用的并非就是传统的固定电话或者手机,如今的ICT技术,虚拟几个号码,搞搞无缝转接,IP电话、录音电话等等那几乎是非常的容易。更关键的是,这些都是以巨额利益来诱惑你,而不是因为一个电话号码来让你上当,这应该谁都明白。

    因此,我还是那句话,典型的人傻钱多。

 

    案例三:个人信息暴露把钱安全转移

    这方面的案例就更有意思了,很多人突然接到所谓什么公安局或者某银行的电话,说你的个人信息外露,你所有银行卡里的钱很有可能被人取走,我们为了破案,需要你配合。把钱打到一个他们指定的账户上保护起来,等抓到罪犯就把钱还给你等等。恰恰,这样的受骗者往往是几百万的转存,最后是被骗。

    而无论是公安还是银行,不去追究自己的责任,也把这样的事情归罪为电信诈骗,难道这是电信行业的问题吗?你说,不知道是被骗的是人傻钱多,还是有关行业人士更傻。

    出了类似的事情,电信公司有责任去协助调查,这没问题。但非说这是电信行业出的问题就显然是在推卸自己的责任,银行难道没有责任?

 

   

    案例四:请把钱打到这个卡号里

    这几乎是我每天都要收到的短信内容之一。一般我都是调侃的回答,比如回个短信说“钱已打请速寄发票”等等。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对方采取的撞大运的行骗术,但往往呢,就是有人上当。也许,偶尔你真的要给人打款,偶尔收款人和你收到的收款人一个名字,但这仅仅是偶尔,那有那么多的偶尔啊。可是,这种行骗术上当的人可真不少。你说是不是人傻钱多呢?

   

    类似的案例我可以说一箩筐。没错,这些诈骗过程的确都有电信业务的身影。有人说,如果实名制了,这些就可以解决了。事实上,让我很难想明白的是,这些上当受骗者难道在收到类似的电话和短信时就不去查一下是不是真的,是不是再骗你,就把钱打过去了。那么,就算实名制了,你不查岂不是照样受骗。

 

    其实,在这里面有个共性的地方,就是个人信息的外露。一般骗子都有针对性,比如前面提到的离异或者单身女性、一些独居的老人等等,为什么骗子就那么准的去打这些人的注意,其实很关键就是个人信息的外泄,而个人信息的外泄自然就不是电信行业一家可能出现的问题了,似乎在今日中国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了。那个环节都有可能泄漏个人信息。当然,还有一些环节比如银行是始终参与这个流程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把这类犯罪冠以银行犯罪我就不清楚了,总之,骗子就是骗子,无非就是利用了各种不同的工具和骗术行骗,编造一个可信的理由让你信而已,但非要怪罪某些工具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比如罪犯用菜刀杀了人,你难道还要去找菜刀工厂去理论吗?某人故意开车撞死人,难道还要去追究汽车厂商吗?我想谁都清楚这个道理,那么为什么利用一些通讯手段行骗就非要怪罪电信运营商呢?

 

    因此,我认为真正解决这类问题还是要从自己做起,不要成了“人傻钱多”的代名词,而是要有警惕性和防范意识,不要老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贪心必失财。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