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不喜欢的背后


  送女儿去新东方上课的路上,女儿冷不丁地对我说:“爸,我不喜欢戏剧。”

  “为什么?”

  “我不喜欢那个教戏剧的老师。” 

  “你是因为不喜欢戏剧才不喜欢教戏剧的老师,还是因为不喜欢那个老师才不喜欢喜剧?” 
  惭愧,事先我并不知道女儿正在学习的新东方还开了一门戏剧课。 

  “不喜欢教戏剧的那个老师,她想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戏剧表演家,一点都不现实。”女儿嘟囔着。 

  我告诉女儿老师让她们学习戏剧,并非是想让她们当戏剧表演艺术家,而是要她们从戏剧中吸取营养,学会欣赏。就像小时候,我们送她学习舞蹈,并非想让她当舞蹈家,让她学习钢琴,并非就想让她当钢琴家,让她学习围棋,并非期望她成为围棋国手一样(尽管围棋老师夸女儿学习围棋很有天分,还建议女儿休学一年专心学习围棋,并保证女儿一年后能成为围棋特长生;老师的建议适得其反,我们因此中止了女儿的围棋学习),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学习,锻炼女儿的思维与身体协调能力,扩大她的视野,提高她的修养。对很多艺术,我的观点是学会欣赏足已,所谓欣赏,只要知道这些艺术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叫好,什么叫差,能够了解这些艺术领域有哪些动人的故事,杰出的人物和优秀的作品就可以了。 

  “可那个老师,总是把台词最多的角色给我。”女儿抱怨道。 
  “这是好事啊,你有更多的锻炼和学习机会,不是很好吗?” 
  “就因为我上课比较活跃,她就总是让我扮演台词多的角色,可我想要台词比较少的。我和老师说,她还不高兴。” 

  “宝贝儿,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公司有一个员工,是新招的总裁办秘书,她来我们公司应聘的时候,介绍自己的从业经历与体会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说,在她应聘的第一家公司,老板很严厉,要求很高,工作压力很大,但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因为她不想长期在这样一种压力下工作便选择离开了。 

  她应聘去了第二家公司,因为有了第一家公司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她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能很轻松的完成工作,感觉不到太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工作得非常的开心。可一年后,她发现自己在这家公司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除了做好自己能力轻松胜任的工作外,没有任何成长,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也没有得到锻炼、积累和提升。想到自己还这么年轻,不能每天就这么按部就班的工作,于是又选择离开,去第三家企业应聘。 

  在第三家企业工作不久,在熟悉了企业的业务后,依然发现自己没有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于是再次选择了辞职。 

  经过后来两家企业的工作实践,她开始越来越怀念自己工作过的第一家企业,虽然在那儿工作压力很大,自己却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成长得很快,此后始终在原地踏步。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 

  “爸爸,您稍等一下,您的意思是不是我们不喜欢一些课程,是因为她会把我们的不足暴露在别人面前;而我们喜欢的课程,是因为能展示我们的长处;如果我们始终游刃有余,虽然会让自己很开心、很快乐,但却很难进步,是吗?” 

  “非常正确!”女儿的领悟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让我深感欣慰,看来我不用再给她讲第二个故事了。 

  “可是,爸爸,老师还要求我们根据台词做出很多夸张的动作。” 
  “这个要求很好啊,就是让你用形体语言和夸张的表情更生动、准确的表达剧情,增加戏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啊。” 

  “我没那个细胞,我做不好,不知道怎么做。”感情女儿不喜欢戏剧老师的关键在这儿,老师对她提出的要求让她在同学面前做她并不擅长的事,所以她不喜欢。 

  “你可以寻求资源支持啊!比方说,晚上在家我们大家可以根据台词一起做,看谁做得最到位,这样集思广益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太好了!爸爸,晚上您能借我一个小时的时间吗?” 
  “没问题!” 

  “耶,谢谢爸爸!” 
  “不客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