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维:国企退出房地产业是把糖豆当毒药(经济评论)


 洪维:国企退出房地产业是把糖豆当毒药(经济评论)

 

                                   洪维

 

    两会刚刚结束,在一片高房价的讨伐声中,新的“地王”就新鲜出炉。3月15日,北京分别诞生了总价和单价两个“地王”。专家认为,开发商对楼市未来预期看好和资金充裕是“地王”频现的主要原因,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专家提醒,在中央调控政策渐紧,部分城市消费者观望氛围浓重的背景下,未来楼市走势尚不明朗,不惜血本拿地并不可取,风险巨大值得高度警惕。同时,应反思招拍挂制度,发展多种出让方式。

    北京一日三地王后的18号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

    保留的16家央企分别为,中国建筑国际国际工程总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外加四家境外企业,港中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这16家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的资产总额为5616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板块资产总额的85%;销售收入为1899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的86%;净利润为188亿元,占全部中央企业房地产业务净利润的94%。这些数据表明,中央企业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

    地产大佬潘石屹说:央企抢地王,最主要的原因是钱太多,尤其央企的钱太多,钱的成本低。地太少,与城市化需要不相符。在“两会”期间发出两个重要的信号:一是70%的土地做保障房,商品房的土地供应少了。二是未来20年房价都有上涨的压力。限制什么样的公司不能拿地,很难。有些央企虽不在这16家的范围内,但它与别人合资了,甚至有些上市了,在海外上市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股东负责,怎么去限制他们不抢地王呢?在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是供求关系。土地的需求量大,供应量少,一定会出地王。重要的还是国家的货币政策,央企从银行得到钱太容易了,不管从利息还是从发债来看,央企资金的成本比市场上的其它企业低许多。

    经济学家马光远指出,前房地产市场混乱,畸形的房价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最大的肿瘤的背景下,中央企业却违背中央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精神,肆无忌惮地制造地王,的确有违中央企业成立的基本宗旨。

    但是,没有国企参与就没有地王了,显然不是。再说没有国企,太多的钱就不会流入房地产业了,回答同样不是。在市场角度来说,国企挣钱天经地义,难道房地产业就许民企吃肉,国企喝汤不成。

    北京中原三级市场研究部数据显示,2009年国企在北京拍得的住宅地块中,以498亿的成交总价远超民企的210.79亿,而国企拍得的土地平均楼面地价达到6859元/平方米,民企则为4324元/平方米。今年以来成交的22块非工业用地中,54.5%土地为国资地产商获得,国企拍地的平均楼面价已经高达1.1万元/平米。

    三地王之一中信地产表示,将在公司刚刚拍到的北京大兴区亦庄X1-1B号地块中,按照政府的规划要求,建设2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和8万平方米的限价商品房,政府将分别以6200元/平方米和7800元/平方米的价格回购。不过,这并不是新地王的慷慨之举,而是原有的规划中即已包含10万平方米的限价房工程。

    据证券时报报道,根据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数据测算,2009年北京全年通过招拍挂方式成交的各类土地达247宗,成交金额达928亿元,土地出让金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45.9%。据本报记者了解,这900多亿中,住宅土地的出让金约为700亿元。以此计算,今年以来的北京住宅土地出让金已达去年的一半。

    不得不承认,国企在中国房地产业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最贵的地王中,近三分之一10万平方米的限价房工程,国企做到了,民企恐怕做不到。房地产业太乱了,没有国企制衡民企,房地产业会彻彻底底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恶梦。所以我们不得不说,国企退出房地产业是把糖豆当毒药,是会害死人的。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