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获得“有尊严的生活”的吗?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温总理政府报告中提出的本届政府施政的宏伟愿景。
怎样才算有尊严的生活,蔡建先生在《如何让平民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一文中说,“更有尊严”,是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之后的重大社会目标。通过自由、合法、有效的途径,追求每个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最大满足,老百姓更多地关注精神生活层面和幸福指数测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尊严的生活”纯粹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在经济未走出危机的阴影,收入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住房、医改、教育三大问题未有根本性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看不出改善的迹象的情形下,提出这个话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人要活得有尊严,仅仅解决温饱问题是不够的,仅仅能吃饱饭,充其量,只能算是有面子、有底气、有自信,尊严是人格受到尊重,包括政治决策平等的参与权、利益分配中充分的话语权、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自由的选择权。其中,政治决策平等的参与权并非是仅仅邀请你参加几次听证会这样简单,而你在强大利益集团控制下的绝大多数社会资源面前无能为力(虽然你自认为智商和能力都不比任何人差),以及身不由己地被迫奔走于城乡之间,例如每年节庆期间无奈地卷入春运大军,为了很好地治疗疾病不得不给医生送红包,为了孩子读上重点高中不得不支付高昂的择校费,特别是,你不想离开你觉得生活还算便利、只有二三十年房龄,还能再住四五十年的不算旧的老房子,但政府与开发商巧立名目强制你离开,不走的话会雇佣“小哥”封门断电断水,却只支付给你少得可怜的补偿,而你曾经住过的地方却成为开发商攫取巨大商业利益的聚宝盆、官员捞取政绩的功劳簿,这一切都距离尊严相去甚远。
虽然我们能在这里比较自由地发表言论,而不必担心像曾经经历过的令人惊心动魄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镇反反右四清文革等历次政治运动那样受到迫害、被打成右派或反革命,虽然我们有机会参与政府主办的一些征求民意的网上的问政活动,对市政当局甚至国务院的作法评头论足,提出一些或许可笑或许幼稚但实际上很真诚的意见和建议,还可以人肉一下贪官污吏最终形成强大的舆论而把他们拉下马,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比起曾经经历过的1960年代吃树皮草根野菜时的大饥馑和1970年代定量供应猪肉每户每月只有几百克肉十几斤大米十几或二十几尺布匹买什么东西都凭票凭证时不知好到哪里去,虽然我们到北京上海不用再为乘坐三四十个钟头的火车发愁现在八九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就能到达,虽然我们不用再通过偷听莫斯科的长波广播断断续续的美国之音短波或台湾等地的媒体获取外面的资讯,虽然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蔑视我们的外国人说不,也能豪爽地在自己的节庆日上自信地唱歌跳舞干杯啤酒葡萄酒,张扬个性,潇洒走一回,能够自由地在世界各地的奢侈品市场、度假天堂、名胜景点之间飞来飞去,在外国人诧异羡异的眼光中大把大把地花人民币,挥霍美金欧元,等等,这一切,虽然是通往有尊严的生活的必要前提,但距离尊严还有相当的距离。
我们要的东西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当然需要每个中国人不懈的努力,温总理的话作为阶段性的鼓动词很有必要,但还很不够,人们需要从身居庙堂的大人物那里看到更有效更切实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