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前些天跟朋友的父母在谈及初期共产党员和新时期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的确!初期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可谓是血肉关系、鱼水之情,革命时期,多少人民群众用生命保护着共产党员,支持共产党员投身于革命战争中。而现在,人民群众对部分党员咬牙切齿,不要说保护共产党员,如果再出现共产党员要掩藏时,他们不把共产党员揪出来才怪!这是多少大的反差!还是同一个组织,还是同样的名称!但或许很少再有党员的孩子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共产党的孩子”吧!或许忧党之心很多人都有了,但兴党之责并非每个人都有了。
仔细阅读了专家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从党的十七届四中会不会看党的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基层组织建设”、“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也成为了敏感话题。期待一系列的政策落实,党永葆生命,永葆处生机!
中央、省委干部队伍素质再高,毕竟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很远,没有直接接触群众,人民群众看不到。而基层党组织是至关重要的,这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更直接地代表党的形象,那么基层党组织能承受得了肩上的重任吗?党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但人民群众更大程度上只能从他们身边的党员身上评价。党的政策的执行也必须靠基层党组织,执行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党的形象,影响到党的声誉。因此,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目前,基层党组织留得了多少人才呢?人才是建设发展的关键!基层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人才望而却步。党纲上有,党员必须为人民服务!或许不应该计较得失,但是单单靠这些思想来维持,很难!毕竟党员也只是人,也要有物质生活条件,因此农村建设的硬件条件还是要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农村经济不发展,其他建设就很难。基层党组织建设还需要探索!
有时候,我也很费解,不断壮大党员队伍,吸引更大党员同志,但是“入关”没有把握好还不如不发展,仅为了完成上级分配的指标无形之中就影响了党的形象。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会有的。加强党组织建设,不如在严把“入关”来得实际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