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业进入是非不分的时代
——在成都房地产高峰论坛的演讲
董藩
“两会”已经结束。每年“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议案、提案。但每年“两会”又都是一个舆论和思想混乱期,什么样的怪论都能出来。今年“两会”期间我看到有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一部分议案、提案,心都碎了,碎得象饺子馅一样。
有人说国家应尽快进行“二次房改”,建立能够满足中等收入家庭住房需求的公共住房制度。中国有几个中等收入家庭没有住房呢?除了新加坡这样的弹丸之国,哪个市场化国家又敢把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都包管起来了呢?按理说高收入阶层(比如企业家)纳税最多、社会贡献最大,用国家税收建立这种公共住房制度却单独把高收入阶层抛出来,他们能接受吗?如果管这么多,这不是否定邓小平的房改精神,全面复辟了吗?多亏他老人家去世了,否则今年“两会”的某一天可能是他的祭日。
有人说要改善实行土地供应方式,增加土地招标出让。这不是土地供应制度的倒退吗?拍卖和招标哪个公平、哪个容易滋生腐败难道还要长篇大论吗?如果不是当年招标出让出了很多问题,暗箱操作频发,会全力推进拍卖制度吗?土地价格上涨这是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爆发带来的结果,只要使用好土地价款、多多用之于民就可以了,况且逻辑上很清楚,是房价拉升了地价,而不是地价推升了房价。
有人说北京市内的某些社区房屋闲置达50%以上了,必须征房屋闲置税。我也主张提高房屋使用效率,但究竟什么叫闲置?有的人身体不好,冬天怕冷去海南住住,夏天怕热去哈尔滨住住,不行吗?有的年轻人暂时被公司派到外地公司工作两、三年,还非得把北京的住宅卖掉吗?为了照顾小孩上学,暂时在学校附近承租一套房子,原住宅算不算闲置、该不该缴税?50%的闲置率又是怎样统计上来的?
有人说要采取严厉措施,控制住房价,让年轻人都买得起房。更有甚者说如果年轻人买房还不起贷款,应对其实行破产保护,同时由国家给予救助。这种言论很会讨巧。但现实吗?黄忠六十岁跟刘备“干革命”,德川家康七十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岁做丞相,佘太君百岁挂帅,孙悟空五百岁西天取经,白娘子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年轻人买房不该有个积累过程吗?
有人建议征物业税。物业税是什么?物业税是对增值性财产征收的一种税。房地产的确在增值,但是哪部分在增值?钢筋、水泥、砖、瓦、灰、沙、石?不是,是土地!按照法律规定,中国的房地产占用的土地还属于国家所有,既然土地还是国家的,土地增值凭什么向老百姓税收?西方大部分国家是有物业税,但他们的土地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与我们完全不同。长期看我也主张征收物业税,但这涉及土地制度变革和管理体制完善等问题,短期看不可行。我们现在有些房产到底在谁手里都搞不清楚,还是先研究研究反腐败、把非法获得的那些房产没收了再说吧——目前征收物业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没有的。
还总有人说房地产“泡沫”严重,房地产“泡沫”就是那个传说中的鬼,都说有,谁也没看到。他们说怎么没有?你看中国的房价收入比美国高很多,他们不知道这个指标根本不具有国际比较性。他们又说你看中国租金售价比这么低,其实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居住文化与西方截然不同,也不知道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宏观调控以及小产权房等对这个指标有什么影响。
总是有人说振振有词地说房地产业绑架了银行,绑架了国民经济,其实是舆论绑架了政府。政府左右为难,已经无所适从,出台的政策也时常互相矛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赢得了不少掌声,但是其中却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说“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但却不鼓励私人房地产投资,不让房价上涨。房地产是老百姓最大的财产,一般要占一个家庭财富的85~95%,不让这部分财产增值,哪里还有什么财产性收入?让老百姓去买股票吗?买股票行吗?还记得两年前短信的那个段子吧:“宝马进去,自行车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地球进去,乒乓球出来;穿西服进去,裸体出来;老板进去,打工者出来;黄世仁进去,杨白劳出来。”买房子可以做到“潘长江进去,姚明出来;乒乓球进去,自行车出来”,但是不让买,买股票会被洗劫一空,存款又贬值,哪里还有财产性收入?鼓励租房居住,但又不鼓励房地产投资,租赁市场如何形成呢?还有,《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继续扩大就业,打压房地产开发靠什么去实现这些目标呢?放眼全国,除了房地产业和汽车业,还有哪个行业的市场没有饱和呢?
因为房价上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成了众矢之的,成了最倒霉的部委。连修养颇高、见多识广的部长都招架不住、蒙头转向了。答记者问时,他说了句“未来20年房价上涨压力仍然非常大”,结果遭遇了与 任志强先生一样的命运,民间骂声一片,多亏网站事先准备好了大量人手删除贴子。在舆论重压之下,他也只能顺着大家的心思,蒙头蒙脑地说:“未来房价肯定能稳定,不行也得行!未来房价肯定能稳定,不降也得降!”
一些建言献策者缺乏起码的专业知识和精神。这样的人参会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我曾经私下问一个人大代表:以你的见识和专业修养,怎么会提那样的建议呢?他说:我们是老百姓选的,老百姓爱听什么当然我们就要说什么。老百姓具有啥特点?老百姓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只考虑目前、不考虑长远,只考虑小家庭、不考虑大社会。治理一个国家不考虑各行各业、不考虑可持续发展、不考虑市场机制行吗?城里人是老百姓,城里人都想要房子,多占耕地就可以多盖房子,但多占耕地很多农民就得下岗,难道农民不是老百姓吗?没买房的盼着房价下跌,买了房的盼着房价上涨。没买房的是老百姓,买了房的就不是老百姓吗?我当时很想对这个人大代表说:“滚吧,永远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 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学者们都象广场上算卦的,唠那些人人爱听的嗑时,我不知道科学发展观究竟在哪里!
房地产业的确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各行各业都存在问题,要在发展中完善。人人都说房地业产丑,其实房地产业只是美得不明显而已。想想奶粉行业吧,比房地产业丑得多;想想高速公路建设吧,比房地产业腐败得多。有些问题与房地产业本身无关,但遇到这些问题当事者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便秘就怪地球没引力。2009年房地产业救了中国,我以为某些人会对房地产业的看法变好些。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些人依旧对房地产不屑一顾。
在房地产问题上,每个人的私欲都在爆炸,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其实大约只有4%左右的家庭没有房产,主要是刚就业的年轻人。许多低收入家庭有住房,只是较差或很差,需要政府帮助改善。但现在问题却大大复杂化了,甚至上升到房地产业乃至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问题。中国将为此付出代价——原本不该发生的代价。
我们在文化上出了问题,房地产业被彻底政治化、道德化、暴力化、妖魔化、娱乐化、社会化了。20多年来,中国由城市家庭没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发展到84%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房产,房地产业贡献巨大,但它却换得了这样一个结局——这是这个行业十分悲哀的事情。对这个问题没有察觉、反思,又是整个社会十分悲哀的事情。2009年春天我做了场演讲——《没有房地产业救不了中国》,我因此挨了很多骂,但我说对了,没有房地产业不可能完成保八目标。我到欧洲考察了一圈,回来写了篇博客文章《中国拯救世界,地产拯救中国》,又挨了很多骂,有人在后面加了一句讽刺的话“董藩拯救地产”。我救不了房地产业,任志强也救不了房地产业——中国房地产业进入了是非不分的时代,的确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有开发商问我,那我们怎么办啊?没办法,随着市场起伏吧,跌倒了,爬起来,哭也没有用;有开发商抱怨政策强暴了他,没办法,不要抱怨,学着和政策调情吧!因为人民还需要房地产,房地产业还需要继续发展。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