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度晚年


  

  某日和几位中老年文友聚餐小酌。席间,中年诗作者小王突然问诗作者老刁:“老刁,怎么好长时间没在报上见到你的大作?”老刁立刻拉下脸来,把酒杯往桌子上一撴,气呼呼地说:“你小子在报上发了几首歪诗,见出息啊!居然没大没小地管我叫起老刁来了!”见小王没吱声,又厉声说了一句:“我发表诗那时候,你还在玩泥巴呢!老刁是你叫的吗?”面红耳赤的小王赶紧向老刁赔不是,连连说:“刁老师,对不起,对不起!”

  晚上回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对酒桌上老刁斥责小王的话感到如鲠在喉。觉得老刁空活了这把年纪,怎么能这样缺乏低调做人的态度呢?叫老刁与叫老师仅一字之差,就那么重要吗?许多老年人特别喜欢别人管他叫“老师”、“老领导”、“老前辈”,喜欢别人吹捧他的“丰功伟绩”。其实,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芸芸众生,一个人是多么渺小,多么微不足道啊!何况我们中国素有“后生可畏”、“后来居上”的古训?为什么年长者一定要成为年轻者的老师呢?

  人到老年,不管过去取得多大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都要低调做人。特别是老年人,不要别人赞扬几句就飘飘然,稍有不敬就大发雷霆,更不要把自己“过五关斩六将”的历史挂在嘴上。离退休以后,从在职人员变成离退休人员,头上那些官员、老师、工程师、老师傅等等光环统统退去,在社会上日益边缘化而成为普通居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年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角色的变化,适应自己角色的变化。一个离退休人员,不论过去地位如何,都要以普通百姓的姿态,低调安度晚年,这样才能免除失落感。

  低调做人的关键是要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实际上也只有低调做人,才能心平气和,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有些当过领导的老同志在职时经常上主席台就座,现在到社区开会坐在下边感觉也不错。本来自己的角色变了啊!老年人踏遍青山,历尽沧桑,理应看破外在的名利,放下内在的荣辱,抛弃累人的包袱,老老实实地自由自在地低调做人。这是一种品格、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

  低调做人,是为人处事的基本素质,是做人成熟的标志。人生一世,白驹过隙,人人都是匆匆过客,那么虚荣干啥?平和心态,平静度日,平淡生活,平凡人生,过个低调晚年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