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84)
2010-3-13
严肃评价共和国最初的十七年
2009年纪念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对于最初的十七年(或三十年)的评价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以某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为代表,认为共和国初期是黑暗的,后三十年是辉煌的伟大的。这种经济学家总是要以专业知识来看对中国的初创,从投入产出的比例和效益看中国的发展。经济学家不是思想家、社会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很难正确的评价共和国的历史。另一种是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为代表的认识和判断。他认为不能将共和国的历史截然分开,要从六十年整体上认识新中国历史。没有前三十年的基础,就不会有后三十年的成就。
任何国家或社会的历史不管经历多么大的波折或翻复,时间都是连续的,空间也是既定的,人是传承的,思想文化是传统的,经济是循环发展的,生活是持续的。即使是革命也仅仅是改变了某些特定的秩序(不是所有的秩序)。
初创的共和国虽然改变了政治的社会的秩序,但是她仍然必须在各种传统和传承中生活和建设和发展。是在思想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连续中、既定中、循环中和持续中。面对这种连续和传统和既定,共和国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尝试和探索走自己的路。西方看不起我们,苏联方式是不适合我们,只有走自己的路,自己探索。
初创的共和国是新鲜的、朝气蓬勃的、勤奋向上的、团结一致的、勇于革新的。新中国实行了男女平等,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较。新中国开展了扫盲教育,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较。新中国把社会各种人(包括妓女)都组织起来生产,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较。新中国治理黄毒赌也是世界罕见的,等等。但是新旧矛盾的发展,和探索中的违背客观规律等等,集中表现为党和政府领导逐渐形成的主要的(但不是全部)路线和指导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发展使共和国走了弯路。以“阶级斗争为纲”是错误的。对社会文明进步来讲,以“经济效益为纲”也是错误的。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共和国初创年代调整工资时,共产党员和许多工人主动让出自己的名额。这简直就被现在的某些经济学家认为是“傻子”。上年岁的人也很难以想象“一切向钱看”、用钱来衡量人的价值怎么是进步。新中国的经济体系和机械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奠定,成为后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基础,成为三十年高速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当年中国经济成为苏联经济体的一个部分,可能有后三十年的发展吗?)这是美国经济学家都承认的事情,却是某些经济学家不愿意承认的。新中国初创时期的政府之清廉和勤奋人们至今记忆犹新。现在的人很难想象没有金钱刺激官员哪里来的动力?
严肃的评价共和国初创时期和前期的历史,不袒护、不抹杀、不诋毁、不溢美,把事实放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中,而不是将其与后三十年的历史割断。不是信口雌黄的把历史发展都说成是黑暗的。忘记历史是背叛。割断历史是卑鄙。总是有人要割断中国历史,把自己妆扮成新时代的救世主。可惜,中国五千年历史都没有割断,想将三十年割断,谈何易?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