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与情妇 1-2 (2)陈良宇为何落马?


 

           贪官与情妇

                     王先金 主编

 

             1-2 陈良宇的权色交易 (2)

 

陈良宇落马的“症结”是什么

  中央根据陈良宇的严重违纪问题,依据党法党规,决定对其立案检查,并免去和停止其党内一切职务,此举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这充分说明,中央这一果断决策的英明正确,顺党心,遂民愿,也是陈良宇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陈良宇作为我国第一大都市的“一把手”,又跻身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列,这样的一个显赫高官的倒台,不能说不是莫大的憾事,其为害之大,其影响之恶劣是不言而喻的。 其重错已成,其大罪已就,现在说什么,对于其本人来说都为时晚矣,无可救药,无可挽回。现在我们能够和必须做的,就是深入分析其倒台根源,接受其惨痛教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快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如果用一句朴实中肯的坊间俚语来点出陈良宇的倒台症结,那就是,他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权令智昏”,忘乎所以,不知天高地厚。根据中纪委目前调查的情况,陈良宇的严重违纪问题是:涉及上海市社保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这些问题都是中央多年以来三令五申、明令严禁的,而陈良宇一概置若罔闻,不屑一顾,明目张胆地对着干。笔者曾从事社保工作多年,深知社保资金是职工的活命钱,是“高压线”,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之初,中央就对社保基金做出了“铁规”:不得挪作他用,基金积累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一律不得进行其他投资。陈良宇却置这一“高压线”于不顾,纵容所属部门大肆挪作他用,投入商业运营,并造成重大损失。由于陈良宇官位显赫和上海地位特殊,上海破禁违规运作社保基金的恶行在全国起到了恶劣的“逆示范”作用,致使国家社保基金管理政策一度遭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有的地方因盲目效法“上海运作模式”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社保基金违规使用的问题。

  眼下街谈巷议都说,陈良宇活该倒台。因为他把自己当成了封建时代的“封疆大吏”,当成了独立王国的“国王”,可以超越党纪国法,为所欲为。其实,人的本性都有不良的乃至邪恶的一面,关键需要制约,要靠法纪的震慑和管束来逼迫其“自控”,自觉的、不自觉 的抑或是勉强的。陈良宇已经完全把自己凌驾于法律和党纪之上,“他约”不存在了,“自约”自然也就免谈了,其倒台就是在所难免和必然的结局了。陈良宇的倒台根源是这样,改革开放以来折戟沉沙的万千腐败官员莫不如此。可见,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无论地位多高,权力多大,永远不可以忘乎所以,必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敬畏和服从党纪国法的约束,夹紧尾巴做人,循规蹈矩做人,表里如一做人,清清白白做人,否则,就会走向反面,被党和人民抛弃。            陈良宇和陈铁迪在主席台上

                                       ( 2006年9月27日)

 

 

                    陈良宇的双重人格

 

  听人讲,有些官员具有双重人格: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官场上一面,私下里一面。每闻此言,总觉得有诋毁和糟践领导的意味。不过,看到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在中央决定对他的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查处之前的“表演”,方对此深信不疑。

  自今夏中央出手查处社保基金案以后,上海已有多名党政干部被双规,包括陈良宇的前任秘书秦裕等人。对此,陈良宇在近期上海的几次重要会议上,高调谈及反腐败问题。8月16日,在上海召开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陈良宇通报了上海社保基金案有关情况和原社保局长祝均一、原上海电气集团负责人王成明和韩国璋涉案的情况。陈良宇表示,对于监督中发现的涉及党员干部的各种重大案件,上海市委态度非常鲜明:就是要有一件查一件,查清一件处理一件,绝不姑息迁就。他还称,腐败问题还处在多发易发时期,反腐倡廉工作一刻也不可放松。

陈良宇还特别强调要坚决做到「八个不准」:不准通过拉关系、行贿等手段跑官要官;不准在推荐和选举工作中以各种形式打招呼、搞串连、拉选票;不准采取授意、暗示等方式把个人意志变为以组织名义推荐干部;不准要求提拔本人的配偶、子女及其它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不准拒不执行上级调动、交流领导干部的决定;不准泄露酝酿、讨论干部任免的情况;不准打探和传播「小道消息」,随便猜测和议论人事安排;不准突击提拔干部,或者在调任后干预原任职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坚决防止和纠正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倾向、腐败现象。

                         陈 良 宇 一 伙

  就在陈良宇被免职立案查处的一周前,9月19日,在上海市委举行的常委会上,他再次表示,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要追究党委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当日的会议是听取关于区县换届综合考核考察工作情况报告。陈良宇因此提出,要严格贯彻中央精神,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他强调,凡是本地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查处不力的,要追究党委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不过,陈良宇又指出,要理直气壮地讲上海的大好形势,理直气壮地讲团结、稳定、和谐,理直气壮地讲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现在我们才看清陈良宇的真面目,他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实际做的竟有天壤之别:台上大谈反腐败问题,台下却大搞腐败。虽然他的腐败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查清,但中央决定中说,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事实说明,身踞官场多年的陈良宇人格已经分裂了。“私下里”的表现与“公开场合”的表现产生了距离,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于是就有了两个陈良宇,一个是公开的陈良宇,一个是私下的陈良宇。两个不同的陈良宇成为一个“共同体”,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私下里干不正经的事多了,习以为常了,到了公开场合怎么改变私下里形成的习惯,一下子正经起来,那会有多困难?其实不然,大贪官李真有句名言:“做官在私下用不着正经”。这或许是一些有着双重人格的官员的共同经历和体验。台上侃侃“三个代表”的高官转眼因滥贪被捕的事例,这些年我们见得还少么?

   “做官在私下用不着正经”,是一些官员自己“悟”出来的,“悟”出来的歪理反而误了自己。可以说,当官的不正经往往都是从“私下里”开始的,待习惯成自然之后,“不正经”便自然而然地延伸和扩张到公开场合,连在公开场合时都没法“正经”,也就不可救药了。到这时,正经与不正经之间的转化也就完成了——起先只是私下里不正经的官员终于变成了公开场合也正经不起来的罪犯。

  透过这次“陈良宇事件”的突然出现,我们不仅再次清楚地看到了有些高官的双重人格,而且更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这次中央给所有的腐败势力亮出鲜明的“剑”!在反腐败的问题上,不管牵涉到什么人,有多大的困难,中央反腐败的“利剑”决不会手软,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陈良宇案11日13:30宣判 妻子与弟弟旁听

 

  核心提示:陈良宇案将于明日(4月11日)在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就在前几天,曾被媒体披露作为中纪委派驻上海社保案专案组驻地的马勒别墅,“装修”近两年后已经重新开门营业。

             天津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上海社保基金案关系结构图

  4月10日,新民网获悉,备受瞩目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主要涉案人员、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将于明日(4月11日)在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判。

  陈良宇案已经于2008年3月25日在天津二中院开庭审理。

  按照公诉机关的公诉材料,陈良宇利用职权,为他人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招商合作、土地规划、职务升迁等方面提供帮助,由其本人或通过家人收受财物,总计折合人民币239万余元,公诉机关指控其犯受贿罪。

陈良宇为不法商人张荣坤获取上海社保10亿余元贷款,以及为中国华闻控股有限公司获得上海社保10亿元贷款提供便利,公诉机关指控其滥用职权罪。

 

  陈良宇曾利用职权,助其弟陈良军从上海宝山区非法圈地783亩,并违规享受旧城改造项目100亩,由此造成的国家损失即达3441.44万余元。此后,陈良军将783亩土地使用权转手倒卖,非法获利1.18亿元,公诉机关指控其玩忽职守罪。                   卢嘉丽 张荣坤用她来诱惑社保高官

  就在此前的4月7日,吉林省松原市中院对社保基金案的核心人物张荣坤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张荣坤犯有单位行贿罪、对公司人员行贿罪、操纵证券市场罪、欺诈发行债券罪和抽逃出资罪,五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9年,对其被扣押的13亿余元资产予以全部没收;并对两被告单位——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沸点投资)处罚金2.32亿元,对上海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福禧投资)处罚金5000万元。据称张荣坤已经当庭表示将上诉。

  据新民网了解,就在前几天,曾被媒体披露作为中纪委派驻上海社保案专案组驻地的马勒别墅“装修”近两年后已经重新开门营业。

  而据香港文汇报今日披露,由于案情较为复杂,该案一审时并未当庭宣判,有消息称,与此前上海社保案宣判多在上午不同,对陈良宇的一审判决,将于11日下午1:30开庭。陈妻黄毅玲和陈良宇的一位弟弟将获准进入法庭。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戴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