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的阵痛--中国家居业亟需蝶变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段绍译
欢迎光临段绍译快乐理财游学苑:www.kuailelicai
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大部分行业倍受打击,行业产值严重缩水,怎么度过这个经济寒冬,成为各大行业商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在这场经济寒冬中,中国经济表现出了让世界震惊的“实力”,以至国外很多分析家们认为,到了需要中国拯救世界的时候了。
诚然,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而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家居产业。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家居行业也远未到达步履维艰的地步,而以20.38%的增长速度成为中国经济坚挺的典型例证。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家居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500亿产值,年均增长近30%,占据世界70%家居制造量的巨型产业,说中国是世界家具第一大国,一点也不为过。
在有那么一丁点骄傲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家居行业,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虽然中国家居行业的产值接近6500亿元,但行业的实际利润率却只有4.7%左右,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我们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家居产业,繁荣的背后,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革命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
问题一:整个行业面临洗牌,中国家居业需要成长
所谓的行业洗牌,不是简单的重组,它是一系列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环环相扣,是行业资源的新一轮优化配置,这其中会涉及到生产、加工、流通、监管等各方利益的博弈。就目前的中国家居市场来看,能够促进行业进行洗牌的因素很多。首先,金融危机,导致很多国外的家居企业准备或者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另外,作为家居行业的上游行业,房地产业,已经进行了市场的深席调整,这些,都会对家居行业产生莫大的触动,综合考虑产业政策与宏观环境、商业模式与服务能力、消费环境与购买力、制造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博弈等作用,家居业的洗牌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也就是说,家居行业,必须求变。变则通,通则顺。变会带来挑战,但同样,也会带来机遇。在外部环境变化如此巨大的情况下,中国家居业,整个需要成长,以适应这种变化,比如说,在出口量缩减的情况下,如何拉动内需,以及如何在生产加工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品牌的打造等等。
问题二:家居流通业疲软,有米无锅同样尴尬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巧妇”有了米,没有锅,也是非常尴尬的事情。现代社会,是一个流通的社会,流通产生了价值,从货币到商品,流通,是现代商业的经典模式。对于家居地业来说,渠道流通品牌明显强于制造品牌,家居制造企业品牌的打造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建材流通市场,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再好的蛋,也需要一个安全的筐来装,而对于家居行业来说,能够承担起家居品牌流通重任的,就是建材流通企业。事实上,家居业天然作为一个典型的渠道依赖型行业,渠道连着消费者,同时帮助厂商树立形象,传递口碑。建材流通企业,必须起到助推领跑的作用,建材流通企业发展的程度,制约着家居行业的发展,这种依存的关系,非常重要。当国际家居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行业升级不可逆转之际,肩负品牌缔造重任的建材流通企业的担子将会更重,而目前,建材流通企业,在中国发展的不是那么理想。
中国家居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道路是坎坷的,可前途,也是光明的,目前国内,这类企业已经开始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比如说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这两家企业,目前可以称得上是家居品牌孵化器的角色。从红星美凯龙的发展历程来看,由当年600元起家的家具小作坊,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拥有60家分店的大型综合连锁卖场,再到现在,作为家居流通业唯一代表参展世博,向世界展示中国家居业风采等,我们可以看出,建材流通企业的品牌化,进而推动中国家居整个产业的品牌化,将是接下来的,中国家居产业的求生求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