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纲要”三大要害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作为一个长期在教育领域从业而亲身感受并特别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者,当然责无旁贷地要公开发表点自己的意见。既是“意见”,就不说“好话”,直截了当地说“坏话”,谨请当事者海涵!

仅就文本而言,抛开细节问题,我以为规划在工作思想方法、纲要指导思想和改革发展思路上存在三大要害问题。

 

一.规划在动态操作上缺乏时序衔接性和问题针对性

按照惯例,任何规划的出台,都是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要特别注意时序衔接性。同样,教育这个“2010-2020年中长期规划”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前期相关规划有前后接续关系的。

例如,“优先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这次规划中才首次提出,而是早已提出来的,为什么这个思想提出了这么多年老是现实地“指导”不了,你要有一个交待;再比如,未来10年规划目标你是依据什么制定的,4%的目标在很久以前的纲要中早就提出了,为什么现在还作为目标再次提出,你必须给个说法。如此等等,如果没有旧规划及其落实情况的回顾和说明,以及新规划要针对的特殊矛盾和问题及其研究分析,你这规划就缺失了背景,你规定来规定去就让人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现在人们看到的就是这么样一个莫名其妙的文本:前面1100字的“引言”,基本上套话空话连篇;第一部分“总体战略”,可以说,也没有实实在在的问题针对性。虽然规划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解释说,他们“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既与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决定、1993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关于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以及教育法律法规相衔接,又与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及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相协调。但那只是他们口头的说法,文本上看不出来他们究竟是怎么“连续”、“衔接”或“协调”的。

 二.规划作为纲要没能真正“纲举目张“起来

征求意见稿在“引言”最后一段豪迈文字语句中提出四句话:“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我觉得很好。在第一章又明确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也还算清楚。

可惜在整个文本行文上,我看不出他们是怎么以这“四句话”和“20个字”作为总纲去统领全文的。 例如,就拿“育人为本”来说吧,我以为当代中国教育最大最恶劣的问题,就出在教育基本宗旨的偏离上,应试教育的“反动实质”就在于把“育人”这个本来最根本的教育祖宗丢弃到一边,将“选才育才”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一说教育人们关注的就是“招生考试”、“人才培养”。话又说回来,现实中人们为什么言必称“应试”,就是因为整个教育大方向错位了、大环境污染了。

你这个规划是干什么吃的?最应该正面回答的,就是这个“大是大非”问题。对此,规划纲要应该正面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以此纲举目张才对。但很遗憾,目前看到的文本没有做到这一点。

此外,规划在文本上没有体现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国家规划粗线条、战略性和指导性的特点,从头到尾有行政本位、面面俱到、章目琐碎的倾向。

三.规划在改革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严重不清不楚

目前中国教育的问题,与其说是发展不够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制度改革滞后的问题。这已成为共识。征求意见稿也明确提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可惜只在第一章某处提了一下,整个文本根本没有体现出来这一点。

首先,在章节安排上,上来就用八章,连篇累牍地来谈学前、义务、高中、职业、高等、继续、民族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接着才用五章谈到“体制改革”,而且在章节安排上没有清楚的逻辑关系,“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是最为核心、最为根本性的体制改革问题,没有它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和“招生考试体制改革”的事你根本无从说起、也说不清楚,但是这部分章节安排却本末倒置,至于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是谈国际交流的事情,严格地说不是直接关系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

而且,更要命的问题是,前面的“发展任务”部分与后部分的“体制改革”部分,给人“两张皮”的感觉,各说各的话,根本不搭界,什么“以改革为动力促发展”完全就是一句客套话。

由文本判断,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起草者们根本就没有把“改革”放在“发展动力”的首要位置来看待。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导向问题,也是关系到规划成败的关键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规划很可能就瞎忙乎了。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