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并轨:国际与国内两个视角


                       城乡并轨:国际与国内两个视角

                                    党双忍

  1840年爆发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华民族是一个注善于学习的民族,不断适应环境的民族。从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国际视角,把中国的事情总要尽力放在世界格局中考虑。在国际视野的驱动下,中国十分注意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在清朝的时候,就曾派出一帮幼童出国学习,这在当时很不简单。“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为中用”。大清的晚期,资本主义在中国扎根萌芽。

  伟大的“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国际视野更加开阔,对世界的了解跟多更深刻。这一时期,中国最伟大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莫过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出现了用“西方”脑袋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其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中国国际视野、国际化进程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与共产国际来往、交流、交锋。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具有国际大视野的现代政党。

  记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我们向苏联“老大哥”学习了很多东西。20世纪50年代,中国那么多的重大建设项目、援助项目,都一概来自“老大哥”那里,当年不少中国人以能说俄语引以自豪。我们的“人民公社”就是把苏联的“集体农庄”搬到了中国。读小学时,课本上就说,集体农业如何好,农庄里的农民多幸福。后来,“人民公社”轰然倒下,从此就不再说老大哥的集体农庄了。忽然,眼睛盯上了“西方”,似乎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都是对的,都是值得学习的。我国农业实行家庭经营,这应该说是中国2000多年农业家庭经营历史的延续,但不少人却硬硬要从西方资本主义“家庭农场”体制寻找合法性、正统性。非要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这样搞的,我们也这样,绝对不会错。其实,当年小岗村的农民在按下那些“血指印”,选择家庭承包经营方式时,肯定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

  再到后来,20世纪90年代,国内兴起“农业产业化”热。本来,这是在我国农业实行家庭经营之后,随着市场发育发展,农业组织链条的一次自我完善,是“很中国”的东西。但不少人硬是要从国外找根据,弄出来所谓的美国的农业产业化、英国的农业产业化、日本的农业产业化。这确实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这几个国家我都去过,绝对和我们不是一回事,国情差别太大,硬要拉扯到一起说事,一定会误事。进入新世纪后,从2006年开始,迈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征程,不少人又开始在国外寻找新农村建设的“答案”。还真的找了一个“韩国模式”,我也曾去韩国看过,其经验可以参考、可以借鉴,但根本上还得走符合国情的“特色路”。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这是从我国实际提出的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要求。所谓我国实际,就是长期实行“二元”治理结构导致城乡差距扩大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尽快结束“二元”治理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人“不放心”,又要到国外寻找“答案”了。什么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刘易斯的“二元”理论,E-佩鲁和布代维尔的“增长极”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以及库此涅茨产业结构理论等等,找出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论,似乎要证明“人家早都知道”,早都开好了治病的“药方”。其实,这些理论牛头不对马嘴,甚至离题万里,八竿子打不着。

  西方经济学很发达,尤其是分析工具很多,我们得好好学习。西方的发展经济学里确实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二元”结构理论,对于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很有效。但中国的“二元”结构并非刘易斯所描述的“二元”结构,两者“似是而非”,有本质不同。刘易斯表述的二元结构,是欠发达经济体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由于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产业不同、科技不同、生产的方式和效率不同,导致发展差异,形成城乡差别,进而形成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迈向后期阶段,工业增长率和城市增长率下降,最后与农业增长率、农村增长率持平,城乡趋向逐步融合,最终二元结构消失,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导致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既有各国形成二元结构的一般原因,更有中国的特殊原因。现在,中国城乡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中国特殊的原因上。中国的户籍制度,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社保制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社会公共管理等,以及改革以前存在人民公社、统购统销等计划经济体制因素。因此,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叫“二元”治理结构,这里面既有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使然,又有城乡分治制度的结果。目前,破除城乡“二元”制度,实行城乡制度并轨尤为迫切,是8亿农民的热切期盼,也是中国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和新的“引擎”。

  导致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极其复杂,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外不曾有。不少中国人恐怕说不清,搞不懂,又怎么能奢望外国人替我们搞清楚呢?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中国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外国人不曾经见过,外国人没有中国人所需要的“答案”,也没有这个“义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30年高速增长,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中国奇迹”,令世界震惊。这个,外国人就不曾经见过。不光没有经见过,连理论解释都没有,外国人理解不了,还说是什么“中国之谜”。一会儿“中国崩溃论”,一会儿“中国威胁论”,一会儿“中国责任论”,一会儿又冒出一个“G2”(中美共治)。最近,又别出心裁,整出一个“中国统治世界论”。真是“有病乱投医”,让人莫名其妙。看来,外国人也不见得就比我们高明。

  治病是目的,西医和中医都有手段,各有所长、各有优势,也各有所短,各有劣势。我们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脑袋进化走在世界前列,我们不能盲目相信西医,也不能盲目相信中医。是选西医还是中医,这得看得了什么病。要因病择医,对症下药。切莫“有病乱投医”。根据多年的经验,治疗“急性病”西医管用,来得快去得也快。“慢性病”则中医管用,调理肌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就得实行“城乡制度并轨”,一点一点并,条件成熟到什么程度,就并到什么程度,一直到彻底并轨,“去除病根”,实现城乡制度均衡,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在城乡制度并轨完成后,也就是城乡分治的制度问题彻底解决后,再采取有力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治理因产业结构、地理结构造成的“二元”差距,就一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