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一、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下简称“人民币升值”)对美元债权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美元债权的影响(以美国债券为例):

  1、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可以购买更多的美国债券。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继续增加购买美国债券的话,其价格就会显得得更加便宜了。(例1):人民币兑美元价格为7元时,100万元人民币只能买14.2857万元美国债券(假设债券没有溢价或折价),一旦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升值到6元时,100万元人民币就能买16.6667万元美国债券。

  2、原来购买的美国债券能够兑换的人民币将会减少。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减持美国债券,原来花费的人民币就无法保证全部收回了。(例2):借用(例1)的假设,我们花人民币700万元购买100万美元国债,在人民币升值到6元后,我们只能兑换本金600万元了。这样,我们就损失了人民币100万元了。

  (二)中国的美元债权有没有收回和转化的可能?

  1、美国人有没有还债的主观可能?

  答案是:没有。在总量不减的情况下可以还,如果,总量减少,就不可以还。这就等于不想还了。2009年12月中国大幅减持美国国债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美国人把这件事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给中国大造舆论。美国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驻北京办事处主任普拉萨德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正在利用自己手头上的美元储备资产来对美国施压,反击美国在贸易以及汇率政策上对中国的攻击。”从历史来看,美国成立和发展史就是一部债券发行和翻新的历史,正由于美国大量增加的债务和债券,才催生了美国高度发达的证券和金融市场;正因为美国不断增加的债务,才保证了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人非常体会借债的甜头。由此,借债和欠债就成了美国人的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生存哲学。所以说,美国人从主观上根本不会有还债的意愿。

  2、美国人有没有还债的实际能力?

  美国共有50个州和1个联邦地区,国土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人口总量超过3亿人,200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即: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或:=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为14.2662万亿美元,人均GDP为46,442.664美元。美国国债总量不低于10.6万亿,其持有国按2009年底时持有量排名,前几名依序为中国、日本、石油输出国组织、英国、巴西、香港、俄国、加勒比中央银行、台湾、瑞士、卢森堡、加拿大、德国、爱尔兰、韩国、新加坡、墨西哥、泰国、印度、法国、土耳其等,其中,中国共计持有美国国债8948亿美元。可见,仅美国的国债,其规模就接近其GDP数量,这里还不包含其他负债。因此,美国要还清债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有趣的是,一八六七年俄国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1,520,000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五分之一,美国最大的州),售价为720万美元。1803年,美国人从法国人手中购买了路易西安纳州,当时仅花费了1500万美元。如果按每个州最高1500万美元的价格计算,中国的8948亿美元债权,可以购买59,653.3333个州,也就是1100多个美国。

  3、中国的美元债权有没有转换的可能?

  答案是:有,但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秘密进行。只要中国抛出美国债券,美国债券就会贬值,只要中国购买什么物资,什么物资就会涨价,结果还是中国吃大亏。因此,你必须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让别人不知道你在抛出什么,也不知道你要购进什么,这就太难了。

  也就是说,无论从主观上还是从客观可能上讲,美国都无法还清对中国的债务。而且,中国想将美国债券转换成其他资产也很难。

  (三)人民币升值后,中国的美元债权如何保全?

  从(例2)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币升值之所以会造成债权收回的损失,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发生了变化。如果可以避免货币兑换,损失就不会发生。

  如何避免货币兑换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美元债权兑现成美元后,直接以美元在美国设立公司,从事实体工、商、服务业经营。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利用美国的技术、人才和社会资源,方便中国向美国移民(如果,哪一天,中国人都移到美国去了,美国也就是中国了)。在美国设立公司,如果经营得当,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那么,按中国2009年底拥有美国债权的粗略数8948亿美元计算,中国用这些钱能办多少美国公司呢?据资料:美国金融危机中,影响力遍及全球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 (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破产保护申请日(2008年9月15日)资产规模为6910亿美元、华盛顿互助银行 (Washington Mutual) 破产保护申请日(2008年9月26日)资产规模为3279亿美元、位于财富500强之首的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申请破产保护日(2009年6月)资产规模为910亿美元、克莱斯勒(Chrysler) 破产申请保护日(2009年4月30日)资产规模为390亿美元。也就是说,用中国的美元债权兑现后,至少可以在美国创立9个通用公司,如果考虑50%的杠杆作用,则至少可以创18个通用公司。这样,美国的经济命脉都要被中国控制了,资产保全的问题就自然无忧了。

  

  二、人民币升值对购买力的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升值后,美元在其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不变,在中国市场的购买力减小;同时,人民币在中国国内购买力也不变,但在美国市场的购买力增强。(例3):假设人民币升值20%,人民币升值前后,美元和人民币对于大米的购买力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项目
当前购买力
升值幅度
升值后购买力
美元
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单位币值
1
1
20%
1
1
中国市场
2
0.29
1.7
0.29
美国市场
2
0.29
2
0.35

  三、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不考虑其他因素,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出口同样数量的货物,人民币标价不变,以美元标价将会提高;同时,美国出口货物,美元标价不变,以人民币标价就会下降。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后,美国人买中国货,会感到更贵了;同时,中国人买美国货,会感到更便宜了。(例4):延用(例3)的假设,人民币升值前后大米价格变化如下表所示:
 
项目
当前物价
升值幅度
升值后物价
美元
人民币
美元
人民币
货物数量
1
1
20%
1
1
中国出口
0.5
 
0.59
 
美国出口
 
3.45
 
2.86
 
  所以,人民币升值,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提高,从理论上讲,会提高美国进口中国商品的价格,同时,降低中国进口美国产品的价格,从而,影响中美两国的需求,并进而改变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

  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业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通过影响进出口而影响中国的产业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中国人买美国货更便宜,这样,你就可以开心地买美国的产品。如果,每个人都开心地买美国货,中国自己的工厂产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人买了,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汽车等。中国自己生产的的产品没有人买,美国人会不会买?也不会,因为,人民兑美元汇率上升后,美国人买中国的东西更贵,他们就转而买其本国的东西。中国人不买中国的产品,美国人也不买,那么,中国的企业就要关闭了。这样,中国的产业就会彻底完蛋。(如果,中国没有产业了,中国就会重新回到贫穷的状态,这样,国家和民族也就要挨打,或者灭亡。)这就是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业的影响,但事实没有这么简单。

  2、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受两国经济结构制约

  首先必须承认,是中美两国的产业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两国的贸易态势,而不是两国的贸易决定两国的产业状况。

  早在2005年,就有调查显示,美国90%的制造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技术工人短缺。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退休,又没有年轻的制造业工人接过重担,目前技术工人的短缺现象更加严重。最近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美国约19%制造业工人年逾54岁,整体劳动力队伍的情况大致相同,然而,25岁以下的工人数量仅占制造业工人总数的7%,是全美工人数量中同一比例的一半。从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制造业“后继无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产品要想自给自足的那是完全不可能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端产业,放弃传统制造业,在传统工业产品供应上大量依靠进口。

  相反,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低,生产技术落后,但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低廉。这些,决定了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重心和高端产业发展不足的局面,也决定的中国在制造业上严重依赖出口的情况。

  中美两国的展历史和现实国情决定了两国产业的特点,并进而影响中美贸易。所以说,中美两国产业的现状是两国国情和国际分工所致,人民币升值不会对中国的产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产业的影响主要表在技术密集型产业

  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表面上是为了扭转其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其实不然,我认为,其根本的目是为了压制中国技术和产业升级,打击中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因为,中国的技术和高端产业基础太薄,技术密集型产业先天不足,竞争力本来就较弱,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其竞争力就更加脆弱了,没有竞争力就很难有生存力。中国的技术和产业不能升级,那就只好做传统工业,这样,美国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传统劳动密集型工业,附加值很低,美国本不想兼顾,就让中国生产好了,这样,美国还可以得到一个长期的打工仔。中国出口这样的传统的低价的制造产品,美国求之不得,即使人民币升值后,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再高一点,也不会抵销其在高端产业里的收益。如果人民币价格升幅不大时,中国的传统出口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相关产业也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