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2008年四季度,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国务院从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出发,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促进住房消费的一揽子政策,实施一年来,既解决了380多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又在较短的时间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回升,对于加强惠及民生的住房保障工作,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和税收收入、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针对部分城市在市场调整中出现的房价非正常上涨。今年1月7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体现了总体稳定、适度调整的主导思想,从五个方面对市场调控作出了部署。从近期情况看,投机性购房明显在退市,市场节奏有所放缓,房价涨幅趋缓,可见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总体是是成功的。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着力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稳定市场、稳定价格。回顾和反思200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的经验和教训,建议由国务院研究室会同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组织有关部委集中专门力量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规律与长期政策的研究。通过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健全,尽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调控政策的频繁出台而引发市场反复出现较大波动,而影响到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对不同地区的分类指导。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调控政策制定与实施时,应考虑地域差异,尽量避免全国一刀切的做法。一方面要避免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出现的问题覆盖到全国;同时,对国际化大都市出现的问题要放到城镇化战略中综合研究,建议通过发展卫星城住房建设并解决好交通、挖掘单位闲置土地建设住房、规范城郊结合部房屋出租等渠道增加普通住房供应。

  三是切实改善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发展阶段,住房刚性需求客观上将持续存在。在前几次调控政策出台后的一段时间内,市场处于观望致使成交量明显萎缩,但一旦政策稍有松动,被压抑的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会很快爆发,带来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逐步凸现以及房价较快上涨,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因有利可图而跟随入市,致使市场供求矛盾放大和激化,引发房价出现非正常上涨。因此,几轮房价非正常上涨的根源还在供求矛盾。增加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应该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高度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四是要研究解决土地出让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现行土地出让制度使得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加上房地产开发单一的土地招拍挂出让方式客观上使得地王频出,土地出让中楼面地价高出同地段在售商品房价格的问题在一些城市频频出现,带动了附近房价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建议国务院研究室会同国土资源部对土地出让制度作专题研究,从源头上分析和提出解决措施。

  五是正确引导合理和理性的住房消费观念。电视剧“蜗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存在“大学毕业就要在北京上海买房”的住房消费观念与意愿不理性等问题。德国有60%的人租房,美国、加拿大租房比例也占到40%左右。一般情况下,那里的大学毕业生至少要租房居住10年后才会考虑是否买房。很多大学生毕业生会较为理智地考虑到特大城市生活成本过高而选择到中等或小城市工作,或者居住在远离大城市的小城镇每天乘坐火车来回2-3个小时上下班。目前,一些媒体报道对非理性住房消费推波助澜,引发群众对住房政策的不满。建议中宣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媒体的引导,要从正面宣传国家对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付出的巨大努力,政府有责任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但是没有责任让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大都市买得起住房。从我国目前住房的租售比价看,租金水平相对较低,租房居住的负担相对买房要低。建议对租房居住也是解决住房的主要途径加以引导,以减轻商品房市场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