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

 

摘要:

英语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实践,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关键词:

英语素养  学生为主体  实践活动  快乐参与  回归主体  发展主体

 

英语教学中,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那么英语教学就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变成被动的接受对象。那么,究竟怎样让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环境气氛。

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英语持久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和氛围中,使学生乐学,善学,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来组织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下,学生可以怀着轻松愉快心情投入学习,大胆发言,积极思维,自由的施展个性,学生的内驱力自然逐步提高。

二.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恰如布鲁讷所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跟老师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 内容时,我避开了传统的讲单词, 讲句型的方式。而采用多媒体,呈现迷路,问路的几个场景,然后,提出问题:假设是你,将如何问路,指路?分小组讨论(Group━work),汇集各组的问路方式与教材中比较。在学会技能后,再结合本校本市的具体地理情况,自编自演问路情景,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走出了被动灌输的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

过去,在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支配和影响下,教师总以为自己比学生高明,喜欢把学生框在自己的主张见解和意识之内。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学生没有个性,没有主见,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没有创新意识。他们只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如果教师能经常注重学生英语实践活动能力,充分体现英语的交际性,不仅学生的思维能活跃起来,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课堂上,教师应坚持情景教学,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趣味性和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之外,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英语角,英语学习园地,听英语歌曲,英语对话,英语抢答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语言交际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英语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四.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任务。

素质教育要求每一个教育者,有足够的驾驭教材,超越教材的能力,要想使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内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让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紧紧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完全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把每单元的几课时做出适当的增减,调整延伸学习,并交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每堂课既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能力的舞台,也是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劳动车间,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造条件”。

五.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活动,也是相互作用。在语言交际方面,教师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敢张口,爱张口,抢着张口表达,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和实践,这才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参与,快乐学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回归主体”,更好地发展主体。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