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 这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一句话.
洛克这个人的运气非常好.幼年家庭给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成年后时代又特别惠顾他.牛顿波义耳等自然科学大家的成就,英国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滋育了他的思想.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英国十七世纪经验论的集大成者、自由主义的始祖以及人权思想之父,1690年出版了他的哲学著作《人类理智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 derstanding),标志着经验主义哲学诞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清教徒的父亲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而战。1646年洛克在威斯敏斯特学校接受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基础训练。1652年克伦威尔主政期间,洛克到牛津大学学习,并在那儿居住了15年。1656年洛克获得学士学位,1658年获硕士学位。后来他还担任过牛津大学的希腊语和哲学老师。在牛津期间洛克对当时盛行于校园内的经院哲学不感兴趣,反而比较喜欢笛卡尔的哲学以及自然科学。他在36岁时曾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也正是由于洛克的哲学观点不受欢迎,他最后决定从事医学研究。这一时期洛克还结识了著名的化学家罗伯特·波义耳。
1666年洛克遇到了莎夫茨伯里伯爵,并成为伯爵的好友兼助手。在此期间洛克开始了其一生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理解论》(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的创作。1675年洛克离开英国到法国住了三年,结识很多重要的思想家,后来又回到伯爵身边担任秘书。1682年莎夫茨伯里伯爵因卷入一次失败的叛乱而逃往荷兰,洛克也随行。伯爵在翌年去世,而洛克则在荷兰一直呆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在荷兰期间洛克隐姓埋名,并且完成了包括《人类理解论》在内的多部重要著作。
1688年洛克返回伦敦,并在次年写了两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他的《人类理解论》也在1690年发表。晚年的洛克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注在《人类理解论》这部书上. 洛克的著名论点是:两种物性说。按照洛克的观点,世界是物质构成的,颜色、声音、气味等不是物质固有的性质,而是人心中的感觉。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第一性质是物体形状、体积、运动等;第二性质是物体引起我们颜色、声音、气味等感觉的能力。洛克并不是说颜色、声音、气味等是第二性质;因为在他看来,第二性质是客观的, 而颜色、声音、气味是主观的。
洛克终身未娶,1704年溘然长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