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名友。
在大学毕业前一年,有幸读到南
虽然读了将近二十年书,但以前大部分为教科书,自己好像没有好好去看过一些自己想看的书。从那以后便成了新华书店、当当网的常客,现在家里最多的家具就是书橱,每个月几本往家里搬,使得再多书橱都有点不够放了。如果我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每天一本,差不多30年才能看满1万本,现在我刚过而立之年,由于第一个假设不成立,所以这一目标远未达到,以后还需努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万里路对古人依靠双脚走自然是很辛苦,对于今人来说,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就容易多了。有人计算,如果将徐霞客一辈子走过的路用一辆越野车重新走一遍,大概只需要一个多月时间。在这几年的工作中,经常飞机、火车出差,万里路就顺利实现了。但我认为这个路不仅指距离上的路,也指人生的各种经历,职业上的各种生涯。因此,在毕业后的九年间,我抓住各种机会尝试各种经历。在科华生物时,生产部、研发部、财务部、市场部轮岗,熟悉了一个生物医药企业内部管理;在咨询公司接触各类医药企业,有工业、有批发、有零售,为其提供战略、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各方面服务;在上药集团担任OTC市场总监;在复星负责连锁药店管理;这些复杂的经历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医药+管理,各种经历都积累了经验。
朋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有人将朋友看作资源,可以更方便的办事;而我将朋友看作财富,是精神财富。朋友的帮助、支持、指导、敲打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这一路走来,都是朋友在支撑。对有些人来说,交万名友较难,而由于我经常在公开场合、企业内部讲课,所以有机会交到更多朋友,这是我的有利之处。
有人的愿望是亿万富翁,我的目标是“三万”,万卷书、万里路、万名友。只要实现,我自认为更富。
“三万”是积累,所谓厚积而薄发。
写这本书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为什么偶然?因为当那个懵懂青年走出象牙塔般的大学校园时,根本不知道路在何方,虽然锁定了医药行业的管理工作,虽然希望积累各种经历,但来到今天所在的复星,来到医药零售行业,是偶然的。
为什么说是必然?因为生物医药行业的价值链包括研发、生产、批发、零售。零售是药品的最后一个环节,即所谓的终端,既然致力于健康事业的管理工作,自然最后免不了要来学习零售、实践零售。
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能被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来到医药零售行业后,发现这方面的书籍并不是很多,尤其是系统思考药店模式、药店定位的书籍更加缺乏。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何来未来?为此,在进入行业一段时间后感觉有必要来写写这方面的文章,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写就写了洋洋30万字。可能真正的道难以写出来,接近真正的道无须用这么长的文字来表述。毕竟是凡人,只能满口胡诌,期望用较多的语言文字将药店一些战略思考来阐明。
思考了许久,提炼了许久,感觉用一个“利”字来表述药店定位之真道最为妥帖。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药店辛辛苦苦每一天,自然是在为利来、为利往,但这个利是对谁的利。
首先是顾客得利,顾客是上帝、是衣食父母一点也没错。一时的让顾客不得利可以,一时的自己得大利可以,但这都难长久。唯有顾客长久得利,才能企业长存。
其次是员工得利,再好的方案都需要员工去执行,员工是公司的财富,要好好珍惜每一位员工,好好尊重每一位员工,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利益需求。
再次是供应商得利,在波特看来,供应商是竞争对手,但它们更是提供子弹的支持者,让供应商得利能保证商品的源源不断供应,如果供应商不得利,那药店就成了枯井。
最后是股东得利,市场机会很多,股东作为投资者有很多选择,如果在药店中不能得利,那何不投入房地产、汽车、工厂等行业,股东需要得利,但要排在最后。
我们药店定位以“利”为常道,以“利”为原则将无往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