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基因不除,用人歧视难绝


歧视基因不除,用人歧视难绝



广东省佛山市三名考生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体检查出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被取消录用资格,三名考生认为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体检项目超出了国家规定范围,因此对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起诉讼。这一案件2日在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法律界人士称为“中国基因歧视第一案”。(3日新华社)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2735/10915220.html

备受诟病的乙肝歧视,尚未完全淡出大家的视线,基因歧视又急不可耐地粉墨登场,真让人大跌眼镜。佛山三名考生面临的尴尬,恰恰说明了寄生在用人机制中的歧视基因依旧根深蒂固。

在招聘、录用、就业领域存在的歧视基因,首先来自于制度歧视,一些行业、职业、岗位都以制度甚至政府文件的形式,对身体存在某些方面缺陷或者疾病者限定了准入门槛,这在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群体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眼下国家相关部门正从实际出发,顺应民意,明令取消将大小三阳阳列为体检指标,逐步消除种种制度歧视“基因”。

制度方面存在的某些基因缺陷,通过修订犹可克服,相比而言,观念上的歧视基因就不那么容易消除了,社会对某些特殊群体往往抱有成见,或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总是想方设法予以排挤、排斥、避讳。比如少数人仍然无视科学结论,视乙肝患者为洪水猛兽,某些单位仍然把乙肝作为必检项目,甚至整出了因“地贫”基因而取消录用资格的咄咄怪事,这些无不表明观念的顽疾难改。

当然,更可怕的还是用人领域存在的潜规则歧视“基因”,招聘、选拔人才时,规避公平竞争原则,一些条件或为特定对象量身定制,或出于其他目的,除学历、能力等外,人为地设置了身高、体重、视力等限制,更有甚者,对长相、身材、气质、胸围等都作出限制,“巧妙”地将其他对象拒之门外,从而达到不可言传的目的。“地贫”基因歧视的横空出世,未必没有这种嫌疑。

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歧视“基因”一天不除,用人歧视就一天难绝。即便官司打胜了,诸如乙肝歧视、地贫歧视等被否决了,谁也不难保证不再有类似的其他新基因歧视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