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中服地块的出让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最集中的议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该地块的出让,是不是会产生北京新的地王?第二,竞买方式是否合理?这两个问题,都集中在交易环节。
其实,除了关注交易之外,更应该关注的是这块土地的价值,这块土地的命运。
中服地块位于北京CBD最具标志性的地段,国贸金十字的东北角,占地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商用土地,规划有写字楼、酒店、商业等物业形态,建筑控高280米。
通过上述信息,至少能够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中服地块不仅对CBD而言,而且放大到北京乃至全中国的坐标体系看,都是极为稀缺的地块,价值巨大;第二,这个地块是商用土地,商用土地本质上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发用地,而实质上是产业用地。
既然地块稀缺、价值巨大,当然不能允许在这块土地上种玉米,也不能允许在这块土地上堆砌建筑垃圾,也不能允许在这块土地上建设快餐型销售产品,当然需要正确定位、系统规划,以使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
国十一条中针对未来房地产开发的方向,特别提出“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这一认识正是建立在对城市土地稀缺性的关注上面的,也是对过去粗放型房地产开发模式的反思。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核心含义,除了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比重,并在建筑物理指标方面有所调整与改善外;更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要鼓励与促进土地与产业更加有效地融合,以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城市产业功能的完善、增加税收、吸纳就业,就是要使房地产开发的重心从物业销售转向物业经营,使房地产开发实现转型,真正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城市功能服务,从而使城市经济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北京CBD的土地寸土寸金。北京CBD是以金融产业为导向的国际性区域,在前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突出的不足,就是产业与房地产开发融合度不够,散售型物业比例过大、产业的集中度低、配套功能的整合程度不够等等,使得这片土地远远没有达到它应该具有的效率和效益;相比于北京金融街,北京CBD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还没有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水平。
可见,政府将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对中服地块竞买方式进行变革,就是汲取了过去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这对城市核心地段商用土地的出让方式来说,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是一种在城市意义、社会意义上的更大意义的公平。
以产业思路来引导地产开发,对开发商提出的不仅是资金上的要求,更提出了在产业整合与物业运营的能力,这无论对房地产行业、还是对开发公司,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这个信号表明,有钱就能拿地的时代将渐行渐远,商用地产必须和产业融合,商用地产领域里更需要经营大师而不是销售大师,这些变化,必将促使房地产行业与房地产企业的转型与升级。
其实,国内很多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像金地、金融街、远洋等都以各种方式与金融企业实现了合作,万达、华侨城等更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地产的模式,在这样的趋势面前,那些只会买面粉做面包的企业,只会销售不懂经营的企业,正在慢慢地被边缘化。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共赢。我们关注中服地块,不仅是关注这一块地的归属,更关注它正在启动的、正在试验的共赢机制。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机制下,这块宝贵珍惜的土地才有持续发展的、灿烂的未来,才能避免它过去兄弟们遭受的、分割散卖的悲惨命运。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