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我市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今后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抓好我市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为构建和谐重庆保驾护航

  今后的工作思路与对策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逐步解决以上问题,那么我市的生物安全就无从谈起,由此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来抓好我市的生物安全工作,为构建和谐重庆保驾护航。
  1、尽快完成我市所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调查、登记和备案工作。建议由市卫生局牵头,各部门协同配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包括卫生、质监、检疫、农业、环保、企业、教学科研等系统的所有微生物实验室的基线调查工作,以摸清全市实验室的本底情况,为以后相关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制定并下发全市统一的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管理要求。目前,市卫生局正在组织制定《重庆市生物安全手册》,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也正在研究制定《重庆市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目前国际国内规范实验室活动的通行的且行之有效的做法,它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三个层次的文件。质量手册是第一层次的文件,主要包括组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改进措施、记录控制、管理评审等管理要求,人员、设施与环境、设备、检测方法、试剂与消耗性材料、质量控制、样本的处置等技术要求;程序文件是第二层次的文件,是对某一项活动进行程序化的规定,包括目的(Why)、范围(What)、职责(WHO+What)、工作程序(做何事What?谁做Who?何时做When?何地做Where?如何做How?)以及如何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记录;作业指导书则是第三层次的文件,主要包括操作规程、检验细则、记录表格、报告等。这三个层次的文件互为支撑,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重庆市生物安全手册》和《重庆市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成并下发给各基层实验室后,对规范全市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和管理活动,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3、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生物安全实验室共分为四级,每一级实验室的硬件设施、设备都有相应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做得再好,也难免会发生生物安全事故。因此,各个系统应尽快制定本系统实验室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计划和仪器设备的补充、更新计划,再根据计划逐步完善硬件条件。
  4、尽快建成我市的BSL-3实验室。目前,我市尚无一家BSL-3实验室,这就意味着我市不能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科研工作,将严重制约我市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5、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当前,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日新月异,不断更新换代,如不及时组织实验室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参加能力培训,就不能保证新技术和新设备得到正确使用。去年,市卫生局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共培训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两百多人,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对全市而言,依然是远远不够的。人员培训大体分为四个层面:国家组织的层面、重庆市组织的层面、区县组织的层面和各单位内部组织的层面。笔者认为,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至少选择其中的三种方式进行培训,又以内部培训最为关键。人员培训必须做到经常化,形成制度。培训内容既要包括专业知识,又要包括法律法规。
  6、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目前,市卫生局正在制定《重庆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该细则界定了市卫生局、市农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市教委、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等部门的职责,并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同时,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界定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应按照相应规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定期开展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执法监督检查,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