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课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在自然课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自然知识,发展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而且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素质打下基础。所以,在自然教学中应着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大自然的教育
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大自然教育的核心是爱祖国的教育。祖国不是一个抽象名词,它是由山川、河流、生物、矿藏、人民、历史、文化等组成的。在教学中,我坚持课堂教学与有关史料相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和现代科学家在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时,补充相关资料,颂扬他们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在讲述“蚕”“四大发明”时,告诉学生我国有三千年的养蚕历史,以“丝绸之路”闻名世界;告诉学生“四大发明”是人类文化科技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在讲述“能源矿产”“地球的历史”时,结合课本知识,列举大量实例,说明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再加上教师的激情讲解,使学生油然激发起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并由此树立起将来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
通过教学有关的内容,通过带领学生采集制作有本地特色的生物、矿物、岩石标本,考察本地自然资源(水力、森林、矿藏等)和 生态环境(植被、土壤、动物、气候等),通过了解本地劳动人民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 ,教育学生认识大自然、认识家乡、认识劳动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推广到爱祖国。爱祖国壮丽的山川河流,勤劳的人民群众,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迸发出澎湃的爱国主义情思,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 坚定理想,并为此而更加发奋学习,不断创新进取。
自然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