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海津采访手记《曾粤宗,做捕鼠器做成捕鼠王》
《Let’s go·粤港直通》2009年9月刊(总第72期)
版块:财富
栏目:人物
中文标题:《做捕鼠器做成捕鼠王》
英文标题:《I Just Want To Do One Thing Good in My Whole Life》
页数:2P
采访手记:《他的致富模式可以被许多人复制》
这期的《人物》选中山市粤岭捕鼠器厂厂长曾粤宗,是我在选题会上提出的。
认识曾粤宗很久了,嗯,是1990年。那时,老曾是一个身无分名的流浪技工,为了引起我的注意并报道他,一个晚上,他在我的办公室小院子里布下了二十几个他专制的老鼠夹。好戏来了,早上回办公室上班的女编辑们大呼小叫、抓拥抢抱、惊恐万状——地上二十几个夹子全都夹着黑肥硕大的老鼠,面目可憎。我提着相机包经过院子,早已等在那的老曾就开始大声地讲解他的老鼠夹如何可以如此令鼠辈万劫难逃、其技术如何可以这般简单然而如此奇特,他用眼神和很巧妙的话语提醒我应当把这个“死鼠盛会”拍照下来。地上的场面我很震撼,但我装着目不斜视地走进办公室。老曾继续在大声地发表演说,说给所有路过的记者编辑听。这一招,老曾出名了。之后,当然是名利双收,建厂扩业,买房置业。只是,二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兴趣还是专研捕鼠器,而且依旧是民工级别的消费水平。
问老曾资产几何,他老实回答:“开头几年还关心每年的总营业额,过了三四百万后,就不理了,全由老婆、女儿管账,我每月只向她们要两三百就够用了。”
他的人生轨迹不是很多人向往的,可是他的致富模式,对许多人而言,却是可以复制的。
---------------
中英文提要:依靠着自己制造的捕鼠器,曾粤宗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但他经常被仿冒产品所困扰,他打赢了很多官司,但依旧无法阻止许多假冒产品在市场上出现,他的最大心愿,便是国家要多维护知识产权的尊严,维护行业和社会的良知。
Thanks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self-designed mousetrap, ZENG Yuezong finally realized his dream of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invariably inflicted by phony products and even though has won a number of lawsuits, Zeng finds it close to impossible to prevent counterfeit merchandise from appearing on the market. His biggest wish is that the country pays more respect to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both business and social morality.
中英文主标:做捕鼠器做成捕鼠王
King of Mouse-Trapping
他,福建省龙阳人,曾自学成才,曾是某大学的一名人体解剖学教师;他,上世纪70年代在广州郊区养蜂,人称理论养蜂专家;他,20年前来到中山市创业,凭借着自己研究制造的捕鼠器打开一片天地。他就是曾粤宗,人称捕鼠大王,他研发生产的捕鼠器畅销全球,申请专利几十项。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发明家、可以说他是一个企业家、也可以说他是一个谈判专家……,他把发明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珠三角乃至中国创造了行业奇迹。
曾粤宗告诉我们,他从小就喜欢专研学习,做些小玩具,帮家里修修补补,时常能听到别人的赞赏。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并没有完成学业。尽管如此,他仍旧利用各种机会在大学旁听,并积累了十分丰厚的专业知识。
就在20年前,当人们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不断地探寻创业之路时,他也带着自己的梦想,在广州饲养蜜蜂。在养蜂的过程中,曾粤宗时常被鼠患所困扰,蜂房经常被老鼠咬坏,他便自己作了几件捕鼠器,捕捉偷吃蜂蜜的老鼠。
由于曾粤宗的蜜蜂养得好,养蜂技术高,广东昆虫研究所的几位专家经常来他的养蜂场考察,他们看到曾粤宗制造的捕鼠器后赞不绝口,一致认为这么好的东西该推向市场,为更多的人解除鼠患之苦。曾粤宗倍受鼓舞,怀惴着为社会做出贡献一腔热血,从广州来到中山市民众镇,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
那时来到中山的他,还是一无所有,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得知他要用自己的发明创业时,主动无息借款五万元给他作为启动资金。曾粤宗也是从买材料、生产到销售一手抓,创业虽然艰苦,但他却乐在其中。厂房建好了,他一面跑市场,一面改进创新捕鼠器,生产高灵敏度的捕鼠夹以及各式各样的捕鼠笼。好的产品自然不缺市场,曾粤宗的捕鼠器一经使用,名声便在业内传开了,粤岭捕鼠厂的订单也是漫天飞舞,他的客户100%都是慕名而来的。
除了生产捕鼠器,曾粤宗也不断对老鼠的品类和生活习性进行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他的论文著作,经常刊登在《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中华卫生杀虫药械》等行业内知名刊物上,一些国家级的防疫会议也经常邀他参加讲话,于是曾粤宗有了两个“桂冠”:“老鼠王”和“捕鼠王”。
曾粤宗捕鼠器名声享誉世界,2003年,中国维和部队带着他的产品去了刚果,在那里,曾粤宗捕鼠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地老百姓大赞神奇。就在今年初,美国底特律汽车公司的一位副总裁专程来中国找到曾粤宗,请他设计特大号的捕鼠笼,专门对付高尔夫球场上的土拨鼠,并打算为他申请专利。即使在金融海啸爆发后,他的业务丝毫未受影响,不得不令人敬佩。
“金钱和名利对我已不是问题了”,当谈到名利时,曾粤宗显得非常淡泊。尽管生意特别红火,但“捕鼠王”也有头痛的事情,他经常被仿冒产品所困扰,“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我打了五六场官司,但每一场都是我得胜,但许多假冒我们的产品依旧在市场上出现,为了挽回我们的市场,保护我的专利产品,我只能用二种方法来解决,第一是降价,第二是打维权。”谈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要多维护知识产权的尊严,维护行业和社会的良知。
(采访/钮海津 撰稿/刘彦博 美编/高伟)
-------------
图一:初到中山创业,曾粤宗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不断改进自己的捕鼠器产品,捕鼠厂的订单不断飞来。这是当年的粤岭捕鼠厂原址。
图二:曾粤宗为了应对是市场上的仿冒产品,多次去北京打官司,尽管每一场都得胜,但他的知识产权继续被侵犯,对此,捕鼠王有些无奈,但他依旧在加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申请更多的专利。
图三:目前,曾粤宗研发生产的捕鼠器畅销全球,申请专利几十项。他还不断对老鼠的品类和生活习性进行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他的论文著作,经常刊登在《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中华卫生杀虫药械》等行业内知名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