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值得关注
方; 我们这期的议题是“老年消费”,近日,国家商务部有关领导对媒体讲了今年要发展“老年消费”,这真是不谋而合。老年消费从上海开全泰老年用品商店至今已讲了20多年了,但起色不显,困难很大,今天又重提此事恰逢时机。
齐 近几年,几乎每一个节日商家都在搞活动,妇女节、儿童节、情人节、圣诞节,一个连着一个搞,但重阳节却没有什么动静,这个属于老人们的节日商业有点冷清。老年市场到底是块“鸡肋”,还是尚待开发的“处女地”?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来说,那么,从市场细分来看,“银发经济”这块蛋糕很大。这与上海正在进入老龄化有着密切关系。上海人口老龄化来得早,发展快。上海计划生育抓得早、抓得好,再加上当年支内、下乡的到了退休年龄回上海,上海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期比全国早十年。目前全市有300万老年人,每5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年人。“银发经济”这块蛋糕很大。我测算,上海老年消费需求至少有380多亿元。依据是,2008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万多元,这是平均水平,如果老年人打六折,人均消费1.2万元,就是一个月1000元,那全市一年就是384亿元。这是很保守的测算。
丁;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与新中国的同龄人也已加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时下,老年人群体数量之大,增速之快,十分惊人。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2%,其中农村老年人占全国老年人的70%;据预测,至2025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9%左右。
再看上海市,上海是最先进入七大老年型城市之一。2000年,上海老年人口已达23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8. 5%,高于全国平均老年人口水平8个百分点;据预测,至2050年,上海老年人口将猛增至416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30%左右。这组数字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业已成为社会最突出的问题,因而老龄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在,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过去讲儿童问题多一些,而现在老年人问题的研究却是未来应全神关注的工作重点,着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对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积极深远的意义。
方 ; 上海目前有300万老年人,到2020年达400万之巨,最早步入了老龄社会,这不仅对社会带来很多需要解决和面对的问题,而且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提出了新的课题:你将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能做些什么?
丁; 有专家研究认为,老年型城市是伴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建国以来,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了,从1949年的43.6岁上升至1999年的71岁,仅次于日本(日本是73岁),而且8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以5.4%左右的速度增长,高龄老人将从2000年的1100万增长至2050年的1亿人左右。透过人口老龄化的现象看,中国人寿命延长是一件大好事,并不是麻烦事,究其因:首先,人口老龄化乃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环境的稳定、生活的明显改善、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诸如定期体检、抓流行疾病的防治,加之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使之老人的身心保持平稳状态;第二,各级政府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复盖面积,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开放公园,提高饮用水品质,增加老人活动的空间,使之“老有所乐”;第三,政府和社会各界倡导敬老新风,诸如把“九九”重阳节改为“老人节”,老人出行乘公车免费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人的关爱,并受到老人们的称赞,老龄工作的成绩功不可没。
但是,目前老人这个特殊群体在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尚存在令人忧心的问题很多、很严重,亟待用“关注民生”思路和国家战略的视角,认真地加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要完善体制和规划老年人的工作。但在这方面,先要匡正人们思想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老人是包袱还是财富?传统社会将老人看作为宝贵的社会财富,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这种观点并没过时。中国有句古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之所以有兴旺发达的今天,其中就包含着老人们过去作的贡献在里边。韩正市长近日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研究群众十分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据了解,“十二五”规划的要点是解决“民富”问题,作为占全市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庞大的老年特殊群体。毫无题问,老龄工作应列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前不久,建设部官员呼吁城市建设要关注老人问题,首先,城市布局要考虑规划老人的空间。但目前服务于老人和维护老人的权益的体制、制度乃至法律、法规缺失。政府设老龄工作部,人大设老龄工作委员会。在法律、法规方面,过去虽有若干规定保护老人权益的条文,但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亟需加以研究增订。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将老龄问题列为市府的实事之列,每年办几件实事,并办出成效,必将更深得民心。
方; 政府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作了些工作,人口问题是各个国家都面临的难题。从政府行政上讲,老年人过去是创收者,现在成了支出者,社保基金的巨额不足,这是许多国家的通病,我国政府已从国有上市公司的上市股划出10%作为社保基金持股,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我感到在老年人工作年限方面是否还可挖些潜力,延期退休,特别是一些身体很好又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专业人才,培养他们不容易,国家化了成本的,如果过早退休就浪费了人力资源,假如让他们继续工作,老年人既可获得工作机会又可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而国家又推迟了支付这些人的社保费用,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齐 ; 当前老年人口多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老年产业的发展前景应该是十分乐观的。分析这个市场。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旅游、娱乐、老年福利设施、住宅、社区服务业等多种行业潜力很大,给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比如老年社区用餐服务,老年人吃得不多,但一、二个老年人自己做饭又很麻烦,如果社区食堂搞好了,可以保证饭菜热、卫生,方便老年人。老年社区医疗、护理服务,小毛小病不出社区就可解决,也可减轻医院的压力。还有社区老人的应急服务等,搞好了就可以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老年购物也很有困难,要扩大供应网点,以方便购物,如。现在适合老年人穿的服装、布鞋、帽、老年化妆品、大字体的健康科普读物等买不到。还有一些便利老年生活的商品、如放大镜、老花镜、穿针器、定时提醒药盒、助听器以及休闲锻炼类商品,如娱乐用品、健身器材、练功剑、跳舞扇、健身球、老年人是老小孩,目前适合老年人玩的各类玩具也不容易买到。要积极开发。玩具不应该只是儿童的专利,老年人玩玩具的年份比儿童要长得多,儿童一上学基本上就没有时间玩玩具了。当然,老年人的玩具与儿童玩具应该有所不同。还有如方便出行用的各种各样的拐杖,如可伸缩的拐杖、可折叠的拐杖、带小座椅的拐杖等市面上也很少见,应该有一个部门牵头积极组织开发,服务老人。老人大多体弱多病,一些经济适用的老年护理、康复设备、器材及家用医疗器械等也应该有专门机构加以关注。老年淡季旅游市场前景诱人,如何结合老年人的特点开发银发旅游、这是一个很有研究的课题。真正把这个产业做好了,一是可以避开旅游高峰期的拥挤人流,让老人们能够尽情观光游玩。比如节假日是旅游最集中的时候、寒暑假是学生、老师旅游集中的时候,可以避开。二是在旅游淡季出游,费用较低。老年人得到实惠。三是旅游部门可以弥补淡季生意。
目前针对老年人使用的产品很难找到。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商家没有认识到银发市场的经济潜力,还不够重视,没有准备好,同時也存在设计产品不合适导致产销不对路。另一方面,供需脱节。一方面在推销,一方面买不到。時下针对年轻人、针对白领、针对少年儿童的各式服装、各类生活用品和食品等一应俱全,目不暇接。相比较而言,老年人用品市场确实还没有形成规模。一是厂家、商家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很多厂家、商家认为老年人收入不多、购买力低下,消费观念保守,不愿意做老年人的生意。二是厂家、商家对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缺乏了解和调研。老年用品市场目前尚不能成规模发展,其产品体系和品牌优势一时还赶不上市场发展需要。三是产销脱节。现在老年人最需要的各类商品缺乏一个统一的销售市场,比较零散。有的在集市、小摊贩、菜场上卖,有的在超市里卖,购买很不方便。我们能不能开些老年用品专业商店,老年人购物中心,一站式购齐。不用四处去找,所有老年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都集中在一起,吃穿用娱乐休闲,如果开商店不行,那么设老年人专柜、专厅行不行?全市有4000多家便利店,遍布各个社区。那么便利店是不是可以专门设立老年用品目录本,订货后3天内送货上门。是不是可以开设老年人用品网上商店,老年人上网的不多,但子女亲属可以上网,解决产销信息脱节问题。如果老年人专用商品利润薄,厂家商家不愿生产经营,那么能不能在税收上给予支持?
丁; 政府出台若干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里有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创办老年产业应须以改善和提高老人生活质量为使命,钱要赚一点,以微利为止,但决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年产业实际上是带有公益性的。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老年产业也多被商界称为“朝阳产业”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产业市场面临着市场匮乏与老年人消费需求脱节的窘境。举例说,就服装而言,童装、四十五岁以下的妇女服装,铺天盖地,占了“大半壁江山”;而老年人服装则非常难觅,再如食品,时下老年人患的内科常见的病有“四多”,即: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心脏病。可市场供应这方面带保健性的绿色食品少得可怜,货架上的儿童食品及休闲食品却琳琅满目,分析认为:主要是有关政府部门对老年产业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么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这么大一块市场,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十分可惜;商界为何不愿将“朝阳产业”做强做大,主要是“急功近利”所致,认为老年人生意难做,商品档次低,利润薄,不如做儿童、妇女化妆用品来得爽气,等等。鉴此,振兴老年产业已迫在眉睫,为此建议:
1、积极鼓励国有商店、连锁超市增设老年用品货架,且应便于老年人选购,凡增设老年货架的商店、超市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2、鼓励社会力量多创办老年企业。鉴于老年人居住具社区性的特征,因此,创办老年企业的重点在社区,领导责任在区和街道,并出台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至于创办企业的形式,可不可以考虑采取国有企业与街道工业合资参股的形式,还可考虑老人投资入股的合作社形式。至于从业人员,主要安排下岗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这也是关注民生、功德无量的大事,至于办什么企业,可放开手脚,吃、穿、用、玩五花八门,如开发生产适应高血压患者的食品、适应高血脂患者的食品、适应糖尿病患者的食品等。总之,要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发产品,这个市场是很大的,而且要在创办过程中,街道应提供场地等条件。如是,相信老年产业一定会兴旺发达起来,老人们不会再抱怨买不到东西。
从社会现状看,现在家庭结构多为“四、二、一”即二个中年人瞻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家庭模式日趋小型化,由此带来对老人的养老问题、生病照顾问题相当突出。现在许多区都创办了一些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托老所,但床位有限。尤其是平民百姓中的寡、孤、独和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日常生活处境艰难。上海推出新的养老帮扶方式,用“时间储存”鼓励邻里互助的办法,受到老人们欢迎,并受到国际社会老龄机构的称赞。但对于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群众,还需用多样化的思维运作,如健全社区医疗机构、设置家庭病床、医务上门提供医疗、咨询服务等。
方; 老年消费是个老、大、难问题,提了二十多年还成不了体系,形不成规模,更缺乏品牌支撑,真是个老问题,300万上海老人,1.3亿全国老人,成百成千亿的消费需求,真是个大问题,但商业部门对老年消费缺乏认识,加之老年比起妇女、儿童生意难做,消费需求散,所以成了没有做好的难题。
今天我们以什么来入手做好老年消费?刚才二位谈得都很好。
从老年需求出发研究老年消费。
一、住房消费。住房不仅是年青人结婚的迫切物,也是满足老年颐养天年的需要。苦了几十年有些积蓄的老年人,他们有能力买房,一可改善住房对得起自己,又可为子孙留下些什么,也有不少子女有的在海外,有的在国内发了财,买房孝敬双亲,都時有所闻。老年住房消费要照顾大家庭结构,老年人喜群居的特点,但又让小辈有自由空间,因此分隔有度。另外还可发展老年公寓,既有老人集聚,又能方便的生活服务,目前我们开发的都是豪宅和商品房及经适房,而其中缺乏关注老人能购买得起和宜居的住房,提倡几世同堂並给予政策照顾。
二、日常生活消费。这是任何老年人必不可少的,包括吃、穿、行,生活照顾,有些社区正在开展的社区为老服务集中上老年室,日托,解决吃、玩、取暖、防暑,上门打扫,解决老年人生活中不能自理和不便自行解决的困难。这类项目可以很好开发。敬老、养老机构是老年人日常生活消费的理想场所,但目前还可在数量上发展,满足需求;在服务上拓展,把医疗列入服务范围;在档次上扩展,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可分福利院、养老院、养生院等,对有特殊需求者可满足高层次需要。
三、健康消费。老年人年老体弱,更关心自己的健康,有些老年人为了健康轻信盲从,受骗上当不少,我们目前健康机构不少,有的很成规模,但都针对青壮年人的健身运动。因此,可开发老年人的健身器件,开辟出老年人的健身场所,社区中虽有,但对有病体弱的老人不合適。而在菜场和社区有些以保健医疗为主,买卖药物和械件的无证经营的在那里老人很多,但效果如何?在老年健康消费方面可开发器件、药品,开拓健身场所,可以做成规模、品牌连锁,老年人在这方面是舍得花钱的。有不少的消费潜力。
四、度假消费。身体健康的老年有空闲的时间喜欢走走动动。因此,夕阳红老年旅游不少,特别是短途的,一日游很普遍,这方面还可发掘他们的消费潜能,多在旅途中消费。但旅游消费对老年人讲,他们都比较节俭,因此我们为了拉动旅游消费还可发展度假旅游,目前不少房产开发商把威海、海南等地的房产在上海推销,也有南方和西北地区开放长住度假游,适合老年人避暑、防寒,上海周边省的农村度假游也是一个热门的项目。这都可开发。目前旅游业单打独斗,形不成规模。
五、休闲消费。老年赋闲,多的是时间,如何消磨时间,积极的利用时间,过有意义的老年生活是老年人的休闲生活大问题。休闲中除了老年人的玩具,其实提倡老年人的情趣,写字作画、弹琴、唱歌、演戏等等这些活动也能带来消费。而且不少有实力的老年朋友爱上了收藏,没有实力的也能买得起差质量的玉石什么的。把玩一翻,古玩城中不少常客为中老年人,他们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延寿益年。目前古玩城很多,这是个大市场。但专对老年人的场所还没有。
六、节庆消费。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但重阳节内容还欠丰富。商界提出有节过节,无节造节。但重阳节似乎未被商界利用来大大的促销一把,因此要开发尊老的商品特别是年轻晚辈要感到对长辈的感恩之情。把西方的感恩节的形式嫁接过来。养成全社会对老年人敬献感恩之情的风气,送上老人喜欢的礼物,同时老人也能在这个节日里买上自己称心的商品。商界要开发有重阳意义的商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不仅仅是卖卖重阳糕而已,当然也不可以让糕变味。老年人对传统节日,以及家人生日,家祭等各类节日较为重视。他们也愿意出钱来办节事,因此,无论餐饮还是其他行业都可参与到为老年人对节日活动的需求里去。
七、理财消费。老年人几十年工作下来,总要积些钱养老。这是中国人传统习俗,所谓积谷防饥,真正无钱老人是不多的,多些少些而言,但中国实行老人保障制度日常开支大都无忧。那么老人的积存钱该有何用?不至于老人把钱放在坛子里埋在地下变坏无法使用,也不会把钱夹在沙发缝里忘掉了与旧沙发一起买掉。因此老人理财也是需要的,为什么叫消费,因为银行保险总是把它们推出来的业务叫产品,那你去买它的产品也就属消费了。要分析老人理财的特点。要开发他们需求的产品,他们理财一为享受今日生活,二为留后成遗产,因此我们要开发以长期性、稳定性、安全性的产品,这样容易为老人所接受。
丁 ; 这里需要提出,全社会需大力提倡和发挥敬老爱老的新风尚。最近,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让上海人大吃一惊。据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7个城市的调查,内容涉及晚辈对长辈行为的6个层面: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及慰问长者。结果显示,上海人的分数最低。至于“啃老”一族,不在少数。
丁一新华社高级记者。齐晓斋上海商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