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房地产业必须忍受的分娩前阵痛


   洪维:现在是房地产业必须忍受的分娩前阵痛(地产评论)

  

                                    洪维

  

      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上海、天津等28个城市的成交量跌幅环比前一周下跌近5成以上,其中北京、南京和广州的成交量跌幅达90%。即使春节前成交异常火暴的海南三亚成交量也环比下跌18.6%。除上海外,杭州、广州等地楼市春节期间的成交量也是近几年来的低点。杭州透明售房网的数据显示,从大年三十到初五的6天时间中,杭州主城区破天荒地  “预定成交双零”,而余杭、萧山等地6天也仅成交商品房4套,是4年以来的低点。相比之下,广州新房成交量跌幅更大,共卖出35套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更进一步显示,上海、天津、深圳、杭州等多城市自1月份开始成交量便屡屡创新低,成交量颇有持续下跌之势。

      春节前,央行曾两次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民生证券分析报告表示,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使得银行信贷规模有所缩小,从而造成借贷资金成本的上升,这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的影响,二是对于消费的影响。对房地产开发投资而言,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规模有可能被压缩,在“调结构”及房价高企的大背景下,银行本身对于开发贷款的态度就较为谨慎,加之贷款规模受限,房地产企业得到银行贷款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审批也将更为严厉。

      消费方面,目前多家银行取消了房贷利率7折优惠政策,部分银行还提高了贷款首付比例。在调控政策频出的市场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购房人的购房成本,从而影响到住房消费。

      短期内房地产行业的相关调控政策将逐渐发挥效应,未来的主要看点依然是货币政策的变化对行业的影响。影响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指标是成交量,近期全国楼市房屋成交情况不容乐观,而房价仍保持在高位运行,没有交易量配合的房价是得不到支撑的,而一旦价格松动,楼市可能会迎来再一次的“观望”。

      观望或许只是导致楼市整体成交惨淡原因的一部分。来自上海美联物业的报告却显示出春节楼市成交低迷的另一大原因——买卖双方的价格分歧过大。该公司曾在春节前后对400位潜在客户进行调查发现,有57%的购房者预算不超过200万元,其中有28%的购房者能接受的房屋总价只有150万元以内。但总价200万以内的房源却只占到总比例的28%,悬殊的价格差距,令多数购房者只能望房兴叹。

      一面是购房者面对高房价望而却步,一面是开发商手握重金观望等待,相持之下就出现了目前楼市“量跌价平”的状态。截至目前,调控中的楼市之变,大多在市场各界预料之中。接下来,高房价能否明显松动,成交量能否回升,市场将相持到何时,或将在进入二季度后逐渐见出分晓。

      在观望僵持中,现在是房地产业必须忍受的分娩前阵痛,因为在两会之后,必须会生出一个孩子,无论叫涨或叫跌,抑或叫稳定。我们喜欢这种阵痛,自虐中夹杂丝丝快乐,当然还有隐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