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欲者胜——企业文化的魅力


以下观点摘自朱国春著作。特此分享。

1.各部门领导必须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要超过企业的核心能力(包括企业的业务营收能力)。大家都知道,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放在才的前面,红放在专的前面,而“德和红”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企业文化,“才和专相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能力”。足以见文化重于能力,忠诚重于能力。

同时也应看到,文化建设是慢工夫,对一个员工来讲,一般需要两年以上的文化熏陶与教化。

2.领导者以身作则

领导者说得再好,也没有自己从言谈举止中“无意”地流露出对文化认同更有效。

3.提高凝聚力最有效的两个手段必须重视

文化建设的本质就是全体员工的价值观趋于一致,团队凝聚力随之会大为提高。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两大手段:一是严把招聘关。把认同文化的员工招进来,因为“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不如找一个有这样观念的人“,选人重于培训。二是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至少对于骨干员工的薪资待遇要高于同行30%。实践证明,高薪资反而是低成本,低薪资表面上成本下来了,但员工的积极性不能调动起来,怠工、窝工现象普遍,无形中提高了运营成本。不满和怨愤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4.提高文化专员(文化建设的专职人员)的地位和权力

   没有组织支撑的文化是弱势文化。必须加强文化组织队伍的建设工作,针对公司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提高现有文化专员(目前主要指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地位和权力,或指派一名副总经理负责文化建设;二是本公司的文化员队伍建设工作。

5.让员工快乐起来

   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价值观趋同,其表象是员工快乐,结果是忠诚。可以说,员工快乐的企业未必是好企业,但员工不快乐的企业一定不是好企业。为此,企业必须给员工以梦想、自由、尊严和博爱,从这四个手段中,还能细化出很多方法,如举行生日晚会,为员工家属发奖金、集体登山、郊游,为下属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协助其落实等等。这四个手段实施后,你让员工不忠诚都难。

6.重视核心骨干的文化认同和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方针路线确定之后,干部起决定作用”。把决定企业关键的20%员工抓住就抓住了企业的全部。把这些20%骨干名单列出来,并开大会讨论,制定出选拔和培养计划,给他们舞台和发展空间。同时再把这些认同文化的部分骨干发展成为本公司文化员。

以上内容是文化建设的关键,至于培训、仪式、器物建设、文化产品建设、氛围建设等等相比就属于第二、第三位了。

 

好的企业文化,必须能满足员工的需求,提供满意的利益。这个利益不仅仅四物质利益,更多的是无形的利益:员工自身能力、素质、品德得到快速提升;得到梦寐以求的荣誉;漂浮的心灵找到了归属,找到了家;枯萎的灵魂看到了生机勃勃的希望;自卑的心理获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等等。

所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强有力手段是只有两个:一是必须保证所有员工基本的生存条件,且薪资待遇略高于同行;二是满足员工的精神与心灵需求,给以员工梦想、希望、尊严、自由和博爱。

运营企业就是运营员工心灵深处的一种心里满足。还是那句老话:“失民心者失天下”,企业忘记了员工,员工必定忘记企业。《孙子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

 

保证所有员工基本的生存条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底线。一定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如果员工连吃饭都成问题,还大谈员工对企业忠诚,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当生存问题解决之后,再给员工一些无形的“好处”,第一个是给员工以梦想,人最大的财富是希望,最大的贫穷是绝望;第二个是给员工以尊严,员工出卖自己的智慧,并没有出卖自己的人格;第三个是给员工以自由,自由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它包括健康自由、时间自由、身体空间自由;第四是给员工以博爱,尤其是给员工家属以博爱,可能得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以心换心,真诚面对员工,让员工离开都难。

运营企业就是运营员工心灵深处的一种心里满足。企业忘记了员工,员工必定忘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