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制造业向何处去?
在中国制造业基本上都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资金来自哪里?大大小小的股东。股东为什么投钱给你?因为他们要获利!如何让他们获利?钱存到银行中肯定不行,因为银行的利率太低。
扩产吧,贷款难。全世界信贷紧缩是趋势,中国也不会例外。众多制造业的投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而且制造业本身产品产能基本全是过剩的,继续扩产等于自杀,还有可能把股东的钱打了水漂。
2008年借“奥运会”之机,全国房价都一窝蜂的涨,所以很多制造商选择投资房地产成功了,于是大量的钱就就这样流进了楼市,有这么多的资金流入,楼市不想涨都不可能,都认为投资房地产是个使资金升值的好方法,于是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把钱投到了楼市,楼市的走好又引起了购房者的心理性恐慌,中间商再一炒作,2009年的房价就这样逆势而上,现在房价到了什么地步?房价绑架了制造商、绑架了消费者甚至绑架了经济发展。国家不会听任房价疯涨惹全国民怨沸腾而不顾,调控房地产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投资房地产使资金升值的打算存有潜在风险。
楼市与制造业的关系,从表面上看楼市会拉动某些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但是事实上却并不那么简单,中国楼市的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中国制造业投资环境的恶劣。制造业其主要因素包括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和产品与市场的相关性。生产成本与市场需求都算是老生常谈了,说得简单点就是产品与市场的关联性。
制造业产品价格的波动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如果产能过剩,下游价格再好也是没有用,很好的例子就是2009年的水泥、玻璃与氧化铝行业,得益于基础建设的拉动,可是楼市的强劲并没有带领制造业行业走好的运气,多数制造业企业仍然亏损。2008年末经济危机加剧,部分企业为了生存,抱着捞一点是一点的心态低价抛售产品,导致市场上的降价商品量实在是太多了,尽管2009年制造业行业的产能被严格控制在80%以下,但还是无法抵消产能过剩的苦果。大规模基建投资与楼市的火爆对制造业行业有一点拉动,如果不是楼市与基建拉动,那么2009年好多企业面临的将不仅仅是亏损,有可能就是破产了。但楼市与大规模基建投资拉动会持续多久呢?没有实体经济迅猛发展的支撑,人们用什么来支付不断上涨的高物价?高房价?
楼市价格的上浮来自于资金的投入,在一段时间内几乎不受客观市场的影响。而制造业产品价格的波动则源于上下游的供需关系。由于楼市是靠投资拉动的,只要造成这种投资的因素不发生改变,楼市就不可能跌下来——更何况这种投资对GDP的贡献已经达到了70%,因此楼市和制造业产品价格几乎没有关联性,楼市的上涨几乎不会对制造业产品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制造业的崩溃也不会对楼市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因为楼市的走好而看好制造业未来的走势是错误的。
那么2010年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市场需求,如果希望制造业产品的价格保持高位,仅仅靠全行业的同步拉价是不够的,市场的商品流通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制造业产品商品量过于富足,那么对不起,不管你的生产成本有多高,你必须听买家的意见,尽管买家的价格可能是一个全行业都接受不了的价格,但是为了维持流动资金,会有亏损略小的生产企业选择妥协,之后便又会是一轮不顾后果的产品抛售。所以制造业行业继续限产是十分有必要的。
制造业原料、煤、电、天然气的价格日渐高位,对制造业产品价格影响更为明显;更重要的一点是全国的煤资源有可能实现垄断销售,到时候影响到什么成度,目前尚很难说。
出口问题,传闻是西方很多国家打算放弃高能耗产品的生产,而准备从事纯粹的高能耗产品进口贴牌贸易,这有可能会促进中国高能耗产品企业的出口,如果出口好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国内产品的价格。但是,在做出口时不要忘记2008年末全世界金融危机来临时的教训。更不能忽视我国也将会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企业出台更严厉的限制措施与环保法规。
制造业有一个误区,那就是“单一产品打天下,一棵树上吊死人”。 所以,制造行业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很重要,为本国人民生产需要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了,有内销市场潜力与产品升值空间的品种如果做得足够好,就会有人找上门来合作,那时候实现的可不仅仅是盈利了,连产业结构都可以实现优化。新产品的开发可以直接减少产能过剩产品的商品量,市场向卖方市场倾斜,产品价格自然也会提上来。
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任何手段的强制介入都无法在根本上改变这种客观存在,实体经济产业如果想要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必须完善自身综合市场竞争潜力,而不能盲目无谓的产能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