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房潮”不应成为调控的绊脚石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永远看不明白的局。
2010年第一个月,中国楼市跳出一个最打眼的词 “退房潮”。2007年第四季度,正当地产大佬们一直认为中国楼市要如火如荼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却是急转直下,让很多开发商促不及防。当时专家的解释是,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大家都对中国地产前途一片茫然,可是从2月份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回暖,随后房价一路高歌,卖房就象卖大白菜一样容易。到了年底,正当土地市场疯狂到及至,开发商们欲挽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时候,又冒出了一个“退房潮”。
地产专家们在解释2009年房价不断上涨的时候,经常提到的是供不应求。2008年市场的冷清导致了2009年的市场供给不足。就是到了年底,地产界的意见领袖依然重复着那样的论调。可是“退房潮”来了,来得那么突然。
“退房潮”是个什么潮?
在年末岁初,杭州、温州、丽水、南京等地都出现了大量预售合同撤消现象,多家楼盘销售中心都不同程度的出现退房或者退订现象。可是,到底有多少退房,是否真正形成了所谓的“潮”,目前是不得而知的,因为只见媒体上只言片语的报道,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
事实上,笔者是不相信有什么真正的退房潮的,即使在部分城市的部分楼盘,有不同规模的退房,但是这肯定不是中国地产发展的主流。
在假定退房潮存在的前提下,有研究者分析认为,随着中央及地方宏观调控政策连续出台,开发商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看好房价继续上涨,之前用于“囤房”的各种手段被停止使用,所以通过合同撤消,让所“捂”的房源恢复“可售”状态,再由真正想买房的购房者接手,以此来获取现金、抵御风险。
实际上,这反映了一个地产界过去的秘密,即所谓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是开发商们认为控制的,只要拿了地不开发,市场上的房源自然就会少,只要开发了不上市,房价也就会不断上涨,即使上了市,还可以捂着不卖,当然对购房可以宣称已经卖完了,不是市场更稀缺了吗?
尽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终端销售上已经完全市场化了,但是普通的民众基本上得不到关于这一市场真实的信息,他们除了盲目的做出判断基本没有任何其他选择。因此,一旦房价不断上涨,买房的人反而倍增,相反房价回落时,各大售楼部却是门可罗雀。
难以解释的还有,去年底,开发商们都争先恐后的拿地,这预示着开发商们是十分看来未来市场的,可是购房者却反其道而行之。
除了成为有钱人的投机工具之外,房子是拿来做什么用的呢?
从全国普遍的商品房涨价风,到突然冒出来的退房潮,中间没有任何形式的过度,真是天大的怪事。市场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的大逆转,来得如此突然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市场上的投机疯狂,购房者根本无法判断房子的实际价值,市场情绪被开发商操控;二是无论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和政策出台都缺乏科学的依据。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突如其来的“退房潮”仿佛就是用来抵御政策调控不断出台的有力武器。与足球场上为了赢球的假摔极为相似。
退房潮不应该成为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半途而废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