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本山的小品看国人的误解
春晚节目,赵本山的小品每年还是要看看的,因为里面的语言非常平民化,贴近百姓的生活,今年尽管商业广告依然很令人讨厌,但是总体还能忍受,在国外的一些节目广告也很频繁。但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国外对于政治广告要求很严格,特别是在广告费来源上面。而春晚插播更多的是政治广告,基本上可以说一个大型政治广告节目里面嵌入了一些商业广告,当然还有一些精彩的节目。那么政治广告的经费呢?很多人以为是来自商业广告,但为什么商业广告会出现天价呢?这才是根源,那就是政治广告的受益者用特权使央视产生行业垄断,只要有垄断,就一定会有暴利。遭殃的一定是消费者,这是一个定律。
政治广告其实也无妨,只要不是虚假广告其实都是可以容忍的,但是一旦广告出现误导别人的言论了,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站出来揭发,以维护公道和正义。有与没有,每个人有自己的角度,我这里仅从赵本山说的那句:美国人牛成啥样儿啊,还不是到我们这儿借钱来了。(原话忘了,大概就是这意思。)
关于外汇储备,外贸顺差,购买美国国债,GDP增长等等概念,政府所操控的官方媒体给大众释放了大量误导的信号,你不信问问学经济的人,中国美元储备了两万亿,是不是很不妙。这就说明我们把两万亿美元的东西给了别人,自己还没有拿到应该换回来的东西,你要人家的货币没用,那是纸而已,拿这些货币换回来东西才有用。但是要命的就是,金融海啸以后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主要可流通货币都贬值了,而美国注入救市资金以后,自己国家的物价也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现象。举个例子说,五年前中国向美国运去了一万双鞋,卖了五十万美元,如果买东西的话,可以在美国买一万盏铜台灯,但可惜当时没买,当作外汇储备存起来了,今天你再拿这五十万美元想去买台灯的话,只能买来八千盏而已。也是就是说当年中国人辛辛苦苦生产的一万双鞋里面,有两千双是白白送给美国人的,这可是你自愿的啊,中国人总觉得美国人在掠夺世界的资源,至少没有掠夺中国人的,是中国人自己送上门去的。
那么美元存多了会有贬值风险,这不,这一来二往就损失了20%,怎么才能避免这个损失呢?买国债是最安全的,只要美国政府不倒,国债的收益是固定的。大约你买四五年的国债总收益就在20%,那么就是说,如果你买了美国国债,就可以抵御美国产品涨价的风险,五年以后的今天本金加收益还是能买一万盏灯。这一点来说,根本就不是美国人求着中国人来买他的国债,而是中国人自己着急,怕美元贬值,怕美国货涨价而急着买美国的国债。如果中国搞金融的人连这一点责任心都没有的话,那也实在太混蛋了,我想他们不会的,他们出于职业的操守,也应该建议中央适当买入美国国债来抵御风险,这里面的关系搞清楚了吧?而这买国债和借钱是两码事,国债是一种金融产品。就像是你买了一张十万元的记名国库券,没到期之前你拿着它闯到中南海里,往温总桌上一拍,大叫一声,还钱。肯定当疯子给带走了。国债从理论上是政府向百姓借钱,但和传统的借债完全不一样。借贷双方是平等、依存的关系,借你钱的人要是破产了,你还牛什么?你肯定和他一样急。
可以这么说,当金融海啸发生的时候,中国是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最希望美国经济好起来的国家,谁都比不过中国。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手里的两万亿美元要是真的贬值了的话,不是你强行控制汇率就能解决问题的,因为美元兑其它货币都贬了,中国现在主流还是盯美元汇率的。中国出口的产品,由于美国经济不好,人家就不买了,外贸企业的工人就下岗了,你控制汇率,美国就加反倾销关税。只有美国经济好的时候,两国才真的相安无事。更糟糕的是我们手里的八千亿美国国债,美国政府要是真的没有偿还能力了,那你就哭去吧。中国要是折价出售没有到期的美国国债,除了损失收益以外,最后拿到手里的不还是美元吗?不买东西就是纸。即便是对美国产生影响,那么就是美元继续贬值啊,中国的两万亿外汇贮备更不值钱而已。
建立百姓的民族自尊心不能骗百姓,让百姓觉得美国人来找中国借钱这是一种误导,而这种误导会让人们不理解近期为什么政府不去抛美国国债惩罚美国,更不理解金融海啸发生的时候中国还要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其实那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利益。在金融海啸发生以后,我非常钦佩中国领导人的处理方式,这属于明白人的处理方式,出手援助美国是为了中国的利益,操控外汇汇率也是为了中国利益,增持美国国债也是为了中国利益,现在不敢抛售美国国债,还是很清醒的头脑。明明可以赞扬的,到了老百姓眼里很多都成了卖国行为,这就是愚民政策的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