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喜欢哭,有时刚吃过或是刚换过尿裤也会哭,甚至抱起来晃一晃,待一小会儿也会哭。严重的,一连几个小时哄不下,新爸爸妈妈有时无可奈何心烦意乱。 有研究表明:第一年是婴儿神经生长变化期,他们会哭得特别厉害。而神经变化一般在宝宝出生的第5、8、12、15、23、34和42周的时。初生婴儿平均一天要哭2个小时;6周大的婴儿最能哭,25%的孩子一天有4个钟头要哭哭啼啼,而且40%的啼哭发生在晚上6点~半夜之间。所以应记住,不要把宝宝哭泣当作心烦的事。哭泣是宝宝向大人提要求、进行交流的唯一方式,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宝宝多久哭一次,哭多长时间,取决于父母的理解力和判断的准确性,即你对宝宝的要求是如何反应的,对宝宝的哭泣是怎样理解的。
由此看来,宝宝哭个没完,该责问的倒是父母自己:是不是我没有弄明白宝宝的“诉说”,我为什么不能弄清楚宝宝啼哭的真正原因。的确,有的宝宝成为“爱哭的宝宝”,原因就在父母身上。 其实,新生儿无缘无故的哭是极少的,我们认为是无缘无故的哭,事实上也有理由,甚至作为他自己锻炼的那种哭,也是有理由的——宝宝在锻炼。所以,根据哭声和其他特点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是非常有必要的,满足宝宝所有的基本需求,无条件的安抚宝宝是父母的责任。
现简单梳理一下新生宝宝特别是出生6个月以内的宝宝哭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16方面。
1.饥饿,是宝宝哭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哭声短而有力,比较有规律,中间有换气的间隔时间,渐渐急促。一般来说,做母亲的对这种哭声都比较敏感,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母亲,她乳房中的乳汁也差不多涨满了。当宝宝感到饥饿时,应适时喂奶,消除他的饥饿感,使宝宝不再啼哭。
2.不舒服,是宝宝哭的普遍原因。宝宝明显感觉不舒服的是尿布湿了,“哎呀,真难受,快给我换换吧!”宝宝用哭声通报着。宝宝的皮肤十分敏感,如果尿布湿了,他就会感到不舒服而大声啼哭。这时,父母应及时替他更换尿布,使宝宝感到舒服而停止哭声。尿布不要包太紧。
3.温度不适。太冷或太热或太干燥,也会使宝宝感到不适应,他会用哭声来表示。这时,父母就要用手摸摸宝宝的腹部,如果其腹部发凉,说明宝宝感到冷了,要赶紧添加衣服;如果宝宝面色发红,烦躁不安,则表明宝宝太热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用温水给宝宝洗浴等。太干燥,有鼻屎。
4.消化不良、腹胀。这也是婴儿啼哭的主要原因之一。婴儿消化能力较弱,肚子容易产生胀气,比如人工喂的奶嘴洞太大,或是妈妈的奶头太大或太小,易使宝宝喝奶时吸进太多空气,之后因胀气而感到不舒服.有的婴儿还会出现便秘拉肚等症,食不消,而睡不安。在进食过程中,宝宝往往会吞咽下许多空气,这是引起他腹胀的原因之一。这种哭往往来得突然,第一声又长又响,之后是较长时间的屏息,接着又是一声大哭。这时,父母要想办法让宝宝打出嗝来,他才会觉得好受一些。打嗝是常见的现象,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帮助他:其一,可以将婴儿放在你的肩上,轻拍他的后背;其二,可以将婴儿整个放在你的膝盖上,捧起他的头,轻拍他的后背。也可以竖起来拍拍,或者帮他揉揉肚子,用指腹帮他绕着肚脐顺时针按摩,放了屁就好了。宝宝舒服了就会停止啼哭。
5.腹绞痛。腹绞痛是造成小儿频繁哭闹最为常见原因。现今医学上对于腹绞痛成因仍有不同说法,推测可能为宝宝肠壁神经尚未发育成熟,故易因肠子蠕动过快、纠结而导致疼痛。腹绞痛好发于2周~3个月的宝宝,有的孩子会持续到一周岁.其两大发作高峰时间分别为傍晚4~8时、夜间11点到凌晨2点。因腹绞痛而哭闹的小朋友,表现包括:突然大哭,腹胀;脸部胀红;嘴唇有些苍白;拳头握紧、双脚蜷缩着或有些踢腿动作等等。因其每次发作时间不一,且难以安抚,若为腹绞痛所引起之小儿哭闹,通常非偶然发生,一个礼拜可能会有好几天出现上述症状,或者每天晚上醒来哭闹的时间都几乎相同.家长如发现孩子年龄、发作时间点、症状相符台,就要特别留意。
还包括腹股沟疝气,或其他身体器官病变如肠扭转、肠套叠等,这类个案大都需手术治疗。
6.乳糖不耐。 配方奶、母乳中皆含有乳糖,如果宝宝喝奶后,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便可能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一般较常见于配方奶宝宝。宝宝如有乳糖不耐的问题,喝完奶后容易因胀气而感到不舒服,有时轻敲他的肚子还可听到“扣扣”的声音,而且大便带有酸气,并伴随有醒不安稳哭闹的状况。
7.牛奶蛋白过敏。牛奶蛋白过敏者一般于新生儿阶段内便会开始出现症状,有些宝宝可能以腹胀、拉肚子、皮疹来表现,严重时会出现血丝黏液便等。而宝宝身体不适,自然难以顺利入眠。
8.缺乏微量元素。乳母应当补充钙剂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饮食均衡,多喝水,使母乳的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缺微量元素,血钙降低引起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性增设导致宝宝晚上睡不安稳,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果缺钙,宝宝的卤门就闭合得不好;如果缺锌,一般嘴角都会溃烂。吃母乳的孩子,要在两岁之前补充维生素AD,也就是鱼肝油.因为母乳中所含的维生素D是非常少的.孩子缺乏维生素D,就会出现睡不安稳,夜啼,多汗,等症状.正常、足月宝宝,可每日要补充维生素D400IU
9.呼吸道过敏。一般而言,气管过敏或鼻过敏较少见于新生儿阶段,多半至孩子3、4岁后才慢慢出现。呼吸道过敏者夜间容易鼻塞,大一点的孩子或许可以靠着用嘴巴呼吸来缓和,但较小的朋友就只好用哭闹呼吸空气及表达不适了。
10.外伤。像是宝宝有严重的尿布疹,或幼儿身上有其他外伤等,这类案例虽然不多,不过伤口疼痛的确可能造成小儿夜啼的情形。
11.环境不好。灯光太亮,噪声太大,都会影响到孩子;周围的电线、发射塔、电磁波等也会对孩子的睡眠产生不利影响;
12.母乳宝宝的恋奶。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话,要注意: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这样,当喂完奶会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逐渐减少喂奶的次数,不要让孩子产生夜间吃奶的习惯。
13.被子或者睡觉姿势不舒服
14.情绪不良。宝宝有时也会感到寂寞,通过哭来宣泄。这种哭声一般是在无声无息中开始的,常常是由几声缓慢而拖长的哭声打头阵,声音较低发自喉咙,这只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让父母把他抱起来。父母应经常与宝宝玩耍和交流,唱歌、讲故事给他听,和他一起玩一些轻软的玩具,来消除宝宝由于寂寞而引起的哭。
15.睡觉前或快睡醒时哼哼卿卿地哭。这时,宝宝的哭声不太大,有规律,比较缠绵,甚至有些不安。稍大点儿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揉眼睛、鼻子,或者哭哭停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闹瞌睡。如果是他累了,就让他做一些缓慢的或有节奏的运动,或讲一些抚慰的话帮助他放松或让他睡觉。如果是他睡醒了,父母不要见他一哭就抱,可以轻轻拍拍他,给他哼哼歌,让他感到安慰,慢慢地他就不哭了。
16.为爱与交往的需要而哭。对于婴儿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精神上的营养。宝宝整天躺在床上无人理睬,缺少温暖,也会引起他烦躁不安的哭声。这时,父母要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给宝宝以关注、亲吻、爱抚,可拍一拍、抱一抱他。通常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把宝宝抱起来,放在你的左胸处,以便让他能听到你的心跳。也可以在给宝宝洗澡、擦油时,轻轻地哼歌,抚摸他,给他以精神上的满足。
其它链接:http://ourlovablebaby.blog.sohu.com/14443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