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大人为什么望种田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小孩望过年却是实在的,因为在我在孩提时代,一到腊月,我经常是掰着指头计算着、盼望着过年的日子。因为一到过年,就有好吃的,就能穿新衣服,就能收到压岁钱,并且,即使犯点小错误,也不会遭到大人的责骂……。其实,我盼望过年,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正月里——拜年。
每年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早早地起来了。高高兴兴地穿上新衣服,首先,检查一下新衣服的口袋是否掏干净了,为了马上出门拜年可以装更多吃的东西。有时,经常因为父母为自己做的新衣服口袋太小或太少而埋怨。有时,为了防止口袋装不下,还经常会准备一个塑料袋带在身上。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就要计算好拜年的路线和要跑到的家数。然后,就一家一家的开始拜年了。先从隔壁邻居开始,到别人家里,就喊一声:“某某,给你拜年了”,每家每户就端出早就准备好的食物,我们就坐下来,先吃一会。一般是不久坐的,因为时间紧。临走的时候,主人一般都会抓上一些好吃的装进去我们的口袋。我们接着就会去第二家、第三家拜年。这样,一上午下来,往往两个口袋都会装的满满的,可以说是满载而归。回到家,将一些好吃的拣出来,留到以后慢慢享用。我记得在小时候,最珍贵的就是牛奶糖了,一般要留到很久才吃完。而象瓜子、花生、山芋片等不足为贵的东西,也就掏出来放那里算了。
等过了初三以后,就要出门去拜年了。这时要去的都是自家的亲戚,像舅舅呀、姑姑呀、叔叔伯伯等。这时拜年都是和其他一些亲戚一起约好了的。那时交通不方便,一般拜年,都是走着去的,经常一上午要跑几十里路,要是能有辆自行车骑着就是不错的了。这时拜年,一般都要在亲戚家吃饭或住上一夜的,大人们吃了饭,烤烤火,打打牌。而我们小孩子在一起,最高兴的事就是放鞭炮,一般都是过年时剩下的或是用压岁钱买的,我们想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把鞭炮放的五花八门。到处都可以听到鞭炮声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样的拜年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一直把自家主要的亲戚都跑到为止。
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了,孩子们对拜年的想法和要求也不一样了。我们小时对拜年的想法、要求、做法,对现在的孩子看来也许感到可笑和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毕竟是两代人了,时代不一样了,人的想法也不一样了,我们那时过年想得是吃好、玩好,现在的孩子想得又是什么呢?但不管他们怎么想,和我们相比,都是一种进步吧。
说话拜年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