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订个计划
——新年试笔
李建永
新年伊始,给自己订个计划。
我拟订计划,注重三个要素——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少,选题的大小,并将三者结合起来协调考虑。计划太短,东一榔头西一棒,缺乏可持续性;计划太长,置的冬衣杨柳青,置的夏衣水结冰,又在考验人的耐受力。计划太少,吊在一棵树上,单调不说,还常常赶不上变化;计划太多,眉毛胡子一把抓,又几乎等于没计划。计划太小,鸡毛蒜皮,绿豆芝麻,会将人生变得琐屑微末;计划太大,虽然开篇叙事宏大,但结局往往虎头蛇尾,或望洋兴叹,或望梅止渴,或望山跑死马,最终撂下一个烂尾工程,不了了之。
制订计划要切合实际,注重实在,讲求实效。由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因而拟订计划时可以打出一点盈余,略有拔高,但不能没边没沿,超越极限。计划不仅是行动的指南,也是想象力对心灵的诺言。所以制订计划,既要规定时间表,也要规划路线图,同时还要尽量把大中小和长中短计划糅合在一起,统筹设计。
大计划是一个相对长远的目标,时间往往在10年以上。这样的目标不宜多,一定时期内有一两个足矣,否则便会形成干扰。中计划一般是大计划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独立计划),时间一般在3~5年内。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以5年为一个计划时段,近30年来发展飞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许5年正好是一个中计划的黄金分割律吧?具体到个人所制订的中计划,一个时段内应以两三个为宜,以防止贪多嚼不烂。小计划则可以多一些,时间大致在一两年以内,长的年把两年天气,短的半年或一个季度,速战速决,立有斩获。一方面,小计划是大计划和中计划的细化方案和实施步骤;另一方面,小计划又具有灵活机动性,随机出现,随时调整,有了灵感,即可干一把。
然而,理论总是灰色的,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就以我例吧,我的本职工作是新闻,文学创作纯属业余,而且本人还有个惯于夜间写作的积习,这就更需要拟订合理的写作计划。我在1993年制订过一个中计划,想以“母亲的话”写一部书,于是便开始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当初计划5年足够了吧?但前前后后做了十几年,中计划演变成大计划。到2002年开始写作《母亲词典》,但写出四五万字以后,连自己都不能满意,也就未敢拿出来示人。直到2007年初,报社领导动议,在我主持的《社会周末》开一个《风俗》栏目,并希望我写一些有关风土人情方面的文章。我突然一下子找到了《母亲词典》的表现形式和叙述方式。原本打算每周写一篇,一季度至少写十篇,总共写一年,算是一个小计划吧。不料,计划还是没有赶上现实的变化,一写就跨越了3个年头,生生地拉长为一个中计划。正因如此,扬弃、修正、改进、补充和完善老计划,是制订新计划的题中应有之义。
岁月永是奔逝,计划总在变化。这是我多年来制订各种各样计划所得到的最深切的感受。不过,变化归变化,计划还是要继续制订下去的。因为有蓝图才有方向和目标。
有道是,长计划,短安排。那么,我的新年度计划,就从今天开始制订实施吧。
2010年1月1日于京东果园
发表于2010年2月1日《人民日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