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的“群众语言”说得妙!


汪洋的“群众语言”说得妙!

  

  “昨天我看到,BRT的最新解释是‘不让通’,B、R、T,不让通?”昨日在省人大广州团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谈到广州为迎接亚运正在建设的工程时,用了一句“群众语言”,引起与会代表会心的笑声。(2010年1月3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自《南方日报》)

  是人总要讲话,领导干部更会经常性地讲话、作报告等。但是,领导干部讲什么样的话,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话,却很有讲究,效果也不尽相同。“两会”期间的分组讨论,本来就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汪洋用“群众语言”讲话,让人觉得生动管用实际,自然能引起与会代表会心的笑声。

  其一,生动、听得懂。“群众语言”,又称“白话”、“大白话”,它生动直白、简洁明了、浅显易懂,让人好理解、听得懂;它不像官话、大话、套话那样让人生厌嫌烦,因而也让人爱听、想听。BRT本来是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的简称,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令广州市天河区近百万市民困扰不堪的、投资达23亿元的、一千多万广州市民跷首祈盼多时的BRT工程的建成,对很多百姓来讲,确实是如释重负。这种释放并非来自他们终于享受到了BRT的便捷,而是因为他们被BRT工程折腾了一年多的苦难岁月现在终于可以见到尽头了。汪洋所说的“B、R、T,不让通”,是来自于群众的“新解”,这简单的几个字,说出了广州亚运工程施工给当地居民造成的交通不便和噪音骚扰等,也道出了政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承担而没有切实承担起来的相关责任。

  其二,管用、记得住。说话就得管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否则就是废话,说了也等于白说。汪洋说,“目前确实有部分工作做得不够好,张广宁作为广州市长,他已经给公众作了道歉,我今天和广宁说,你道歉了可就没退路了啊,再做不好,你这个市长可是要打屁股的!”说到这里,全场与会代表们用掌声鼓励张广宁。我们见过很多地方官员动不动就站出来向市民道歉,但是真正兑现道歉时的承诺的,却很少见,很多的道歉被当作了“洗责肥皂”,并没有真正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道歉问责也就成了逃避问责。而汪洋指出,道歉了可就没退路了,再做不好,要“打市长屁股”,看似一句玩笑话,但却直击要害,饱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工地开得多,确实会出现扰民的状况,但是,作为地方政府,就是要承担责任,坦荡荡,把扰民降到最低,更好地文明施工,为老百姓把好事做好、做实。这样的态度,让人记不住都难。

  其三,实际、暖民心。“群众语言”,来自于基层群众,因此也就贴近实际,用群众自己的话,说群众关心的事,自然也就能得人心、暖民心。用“群众语言”讲话,本身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和成功实践。党员领导干部不深入基层、不深入群众,是听不到实际情况、真实声音的。汪洋之所以能说出BRT叫“不让通”、再扰民要“打市长屁股”这样的“群众语言”,恰恰说明了汪洋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的良苦用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为民”常常被一些地方官员当作可以随意乱贴的“标签”,要么只是挂在嘴上,要么仅是形在文中,要么就是贴在墙上,而一遇到具体的民生问题、群众疾苦时,就逃避或绕道走。汪洋说:“当然,(BRT等工程)它的动机和意图是让老百姓得好处的,对不对?包括修地铁、公交专用道,还有园林绿化搞得漂亮点,楼盘修缮得漂亮一点等等。但这个过程中间要做好工作,减少对老百姓的影响。只要工作做好,老百姓肯定会理解。确实是部分工作还做得不够好。”这种自我解剖,是一种政治上的清醒,更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保护和极大负责,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让人觉得温暖、感人,也容易引起群众的共鸣和理解。

  当然,“群众语言”,不是被一些人曲解、歪读的“荤段子”、“黄段子”等,而是要雅俗共赏、上得了台面的。汪洋的“群众语言”说得妙,妙就妙在生动、管用、实际,同时也是一种示范、一面镜子,值得各级党员干部效仿学习。

  (倪洋军)

相关新闻:

  汪洋:BRT叫“不让通”?再扰民要“打市长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