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保障百姓 还是保障“大师”


 

    据新华社报道,杭州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白马湖生态创意园安排200套、面积300平方米的景观别墅房,向大师级人才提供10-20年租期,前5年租期全免。


    另据报道,目前,在风景宜人的西溪湿地,这些隶属保障房体系的别墅,已经有杨澜、余华、赖声川、朱德庸等数十位文化界名流入住。


    那些被认定为 “大师级人才”、“突出贡献人才”的人,既有文化名流,也有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为什么把廉价保障性住房建成别墅给他们用?笔者大胆猜测,难道“大师”也买不起房?您信吗?


    作为省会城市,杭州房价一直高于其他二线城市,比长沙、武汉、南京都要高,均价也曾超过北京上海,与一线城市并驾齐驱。


    二线城市超过一线城市的房价,老百姓买不起没什么关系,如果“明星”、“大师”也这么觉得,那可不是好事儿,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这些人是非别墅不住的,房子要和他们身份配套。我们送给“名人”一些政策性住房,虽然他们可能在其他地方也有别墅,但此举会让该“明星”、“大师”增加此地居留时间,从而增加人气,最终拉动经济。


    根据房地产的常识,别墅项目的容积率一般在1,而高层住宅容积率可以到4,这就表明修建一套300平方米的别墅,同样的土地上可以建120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换句话说,安排一个“度假型”名人家庭的居住,就要少提供20套普通市民长期居住的廉租房!


    作为地方经济的管理者,这个算盘也打得精,在他们的天平上,一个“大师”对GDP的贡献,不比20户普通劳动者的少,甚至更多。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对我国今明两年的房地产形势与调控作出分析,今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是8.76,也就是说人们若买一套房子,一般需要不吃不喝攒8年钱。


    《蓝皮书》没提“大师”买一套别墅需要不吃不喝多久,但我们相信,他们买一套非独栋的高档住宅却一点不影响吃喝。


    在杭州今年119万平方米的政策房计划中,“人才房”占了近50%,只有另外一半提供给真正住房有困难的普通市民——结果显示,那些不缺房的“大师”们,占用的是困难市民的住房资源。


    经济学家在谈到政策房供应的时候,总认为其投放之后能够分流需求,导致房价下降。而杭州政策房的如此“政策”,买普通商品房钱不够的——给你政策房;买别墅嫌贵的——给你人才房,明摆着是想把最容易出抱怨的和最容易流失的都给解决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往往不可兼得——在需要舍弃的时候,当地是优先保障老百姓还是优先保障“大师”呢?
                                                               法制晚报评论员 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