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中国当红学者想当然的房产税
江苏苏鼎房地产研究所 宋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可谓我国当红学者、所谓经济学家,对于中央政策显然有话语权。遗憾的是这些当红学者只是对国际经济一知半解,完全不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以想当然的思维以及“理论”必然贻误中国经济,给人民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房产税的谬误可见一斑。
对于房产税,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至少有三大好处:其一可以抑制房价增势;其二税收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此外,政府多了财税来源,土地出让就会有所削落,开发商拿地热情也会受到影响,“地王”频出现象有望缓解。
“抑制房价增势”是想当然之一,也是欺骗“愤青族”的根源。房价为何涨?根本原因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一天不止,房价必然涨。过去几年的房价涨,吸纳了大部分的通货膨胀,以致物价相对稳定,单纯对房价调控之后,物价极度上涨,请尹伯成教授看看社会基层的工人、农民,尤其下岗、退休职工的生活现状,房子可以不买,饭难道不吃?
“税收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是想当然之二。众所周知,房产税可以轻易地转嫁于房租,本来想收拾购房者的利器,结果又由买不起房的人承担,请问尹伯成教授居心何在?
“政府多了财税来源”这才是尹伯成教授的实话,实际是增加百姓的负担,这和土地财政有何区别?换汤不换药,国家还要多付高等院校的研究费等等,对于国富民穷的中国,这些当红学者的立场是爱民还是害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声称“对房产税开征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假定按对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进行调整,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房产税开征会使房价微量下跌,房产税开征与房地产价格为负相关。”请问如何实证?数据何在?没有实施的细则、没有实施时间后的数据,所有的结论为时尚早。尤其对宏观国民经济的影响,这些利弊重大问题尚未解决,贸然肯定,说不定会出大的问题。
在巴曙松的一份问卷调查中,受访者年龄分布主要在20—50岁之间,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占比达63%,已有住房和没有住房的比例接近1∶1,且行业分布广泛。笔者以为,首先调查年龄就不充分,25岁前肯定不应鼓励买房,而50以上买房、尤其改善性住房,绝对是购房的主力,中等收入群体63%估计也不合国情,所以巴曙松的结论绝对错误。
此外,房产税规定是地税还是国税,或是分成?比例多少?也就是房产税的去向?现在的所谓土地财政,属于地税的除了征地成本主要用于城市配套,铺路、架桥也好,生命线工程也罢,光盖房子不修配套工程房子不能住。即使用于所谓面子工程建公园等,百姓多少有些实惠。房产税干什么用?如果不用于配套,流向腐败、流向给公务员买车、加工资,还不如土地财政,何必历史到退?
现在时髦改革的旗号,我们折腾了多年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基本全军失败,现在政府在擦过去的屁股。我们的房改虽然好一些,也是问题多多;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改革、尤其退休工资的改革,难道不是离心离德的败笔?
改革必需稳健,政策由不得当红学者脱离中国国情的胡说、乱折腾。中国目前不少当红学者已经脱离实践、脱离百姓,现在有必要重温中国知识分子深入中国社会实践,而不是照搬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几片烂叶,胡吹谰言。尤其当红的学者,更加需要。